參考文獻
一、論著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江澤民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陳獨秀.陳獨秀著作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陳獨秀文章選編[M].北京:三聯書店,1984.
[7]張永通,劉傳學.後期的陳獨秀及其文章選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8]戚謝美,邵祖德.陳獨秀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9]秦維紅.陳獨秀學術文化隨筆[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10]遊冠輝.陳獨秀箴言錄[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
[11]李伏虎.民主與科學的呐喊:陳獨秀雜文代表作品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
[12]朱文通,等.李大釗全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3]胡適.胡適文存[M].合肥:黃山書社,1996.
[14]李達.李達文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5]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6]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17]陳序經.文化學概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8]梁啟超.飲冰室合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9]梁啟超.梁啟超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0]梁啟超.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21]陳曉麓.陳旭麓文集[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22]唐振常.章太炎吳虞論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3]薑義華,等.港台及海外學者論近代中國[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
[24]賈興權.陳獨秀傳[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25]鄭學稼.陳獨秀傳[M].台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9.
[26]朱文華.陳獨秀評傳[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
[27]李洪均.陳獨秀評傳[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
[28]任建樹.陳獨秀大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9]任建樹.陳獨秀傳:從秀才到總書記(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0]唐寶林.陳獨秀傳:從總書記到反對派(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1]朱洪.陳獨秀傳[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2]朱洪.陳獨秀風雨人生[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33]朱洪.陳獨秀與胡適[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4]朱洪.陳獨秀與第三國際人物論[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35]胡明.正誤交織陳獨秀——思想的詮釋和文化的批判[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36]王觀泉.被綁的普羅米修斯:陳獨秀傳[M].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
[37]沈寂.陳獨秀研究:第一輯[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38]沈寂.陳獨秀研究:第二輯[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39]沈寂,朱曉凱.陳獨秀人生哲語[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40]賈立臣.陳獨秀思想發展軌跡[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41]魏知信.陳獨秀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
[42]袁亞忠.陳獨秀最後15年[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43]阿明布和.晚年陳獨秀與蘇聯經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4]郅玉汝.陳獨秀年譜[M].香港:龍門書店,1974.
[45]童富勇,張天樂.陳獨秀教育思想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46]李穎.陳獨秀與共產國際[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47]郭成堂.陳獨秀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M].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2.
[48]姚金果.陳獨秀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9]王學勤.陳獨秀與中國共產黨[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
[50]馮建輝.從陳獨秀到毛澤東:中共六任領導新視角[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51]楊碧川.中共創黨人——陳獨秀[M].台北:一橋出版社,1999.
[52]劉長林.中國人生哲學的重建:陳獨秀、胡適、李大釗、梁漱溟人生哲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53]王樹康.陳獨秀評論選編[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54]陳萬雄.新文化運動前的陳獨秀:一八七九—一九一五[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
[55]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革命史教研室.陳獨秀問題批判資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8.
[56]朱誌敏.五四民主觀念[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57]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58]張利民.文化選擇的衝突——“五四”時期東西文化論戰中的思想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59]丁守和,殷敘彝.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M].北京:三聯書店,1963.
[60]馬克鋒.文化思潮與近代中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
[61]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
[62]劉健清,李振亞主.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63]陳哲夫,汪榮海,等.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64]關海庭.20世紀中國政治發展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65]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66]許紀霖主.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論[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0.
[67]彭明.近代中國的思想曆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68]許全興,陳戰難,等.中國現代哲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