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陳哲夫,等.現代中國政治思想流派[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
[70]丁守和.中國近代啟蒙思潮[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71]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72]羅榮渠.從西化到現代化——五四以來有關中國的文化趨向和發展道路論爭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73]張世保.從西化到全球化——20世紀前五十年西化思潮研究[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74]周穗明,等.現代化:曆史、理論與反思——兼論西方左翼的現代化批判[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75]豐子義.現代化進程的矛盾與探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76]方雷.現代化戰略與模式選擇[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
[77]雋鴻飛.發展:人之生存方式的變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78]虞和平.中國現代化曆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79]章青.“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0]侯衍社.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81]呂世榮.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82]宋林飛.社會發展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83]張華金,王淼洋.社會發展論綱[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
[84]王懷超.社會發展理論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85]李雲龍、張妮妮.民主、自由、人權、正義:一個社會主義者的解讀[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86]浦興祖,洪濤.西方政治學說史[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
[87]約翰·格雷.自由主義[M].曹海軍,劉訓練,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88]科恩.論民主[M].聶崇信,朱秀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89]錢淦榮.鄧小平理論概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90]江金全.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1]黃百煉.民主建設論——新時期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92]李小娟.文化的反思與重建——跨世紀的文化哲學思考[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93]尹保雲.現代化通病——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與教訓[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94]劉祖雲.從傳統到現代: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研究[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95]何兆武.文化漫談:思想的近代化及其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96]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97]王滬寧.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8]燕繼榮.現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9]成中英.從中西互釋中挺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二、論文
[1]蕭貴清.陳獨秀政治思想研究[J].中國期刊網博士論文文庫.
[2]祝彥.後期的陳獨秀及其思想研究[J].中國國家圖書館博士論文文庫.
[3]陳家剛.陳獨秀民主思想[J].中國國家圖書館博士論文文庫.
[4]齊衛平.論五四時期陳獨秀思想轉變的典型意義[J].江淮論壇,1996(3).
[5]朱文華.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思想特點[J].學術月刊,1994(3).
[6]賈立臣.試論陳獨秀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J].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4(2).
[7]方小教.陳獨秀經濟思想之輪廓[J].安徽史學,1998(1).
[8]葉慶.陳獨秀社會經濟思想初探[J].安徽史學,1998(4).
[9]朱俊瑞.陳獨秀早期的經濟思想[J].安徽史學,2000(2).
[10]胡惠芳.陳獨秀社會經濟思想演變軌跡:1920—1927[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2(4).
[11]刑和明.陳獨秀發展資本主義思想與列寧新經濟政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1).
[12]張亞.論陳獨秀經濟思想中的正確認識及對今天的啟示[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
[13]張敬讓.論陳獨秀民主與科學思想的形成[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5(2).
[14]宛小平.略論陳獨秀早期民主思想的局限性[J].安徽史學,1997(3).
[15]郭麗君.論陳獨秀對社會民主主義的批判[J].北方論叢,1997(5).
[16]劉際鋼.“五四運動”中陳獨秀對民主與科學的追求[J].新東方,1999(2).
[17]田夫.試論陳獨秀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上、下,[J].黨史資料通訊,1988(1—2).
[18]朱寒冬.再論五四前期陳獨秀的政治思想[J].安徽史學,1991(3).
[19]張洪波.五四時期陳獨秀的民主與科學觀[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89(2).
[20]謝寶生.五四時期陳獨秀對無政府主義的批判[J].吉林師範學院學報,1985(3).
[21]王樹隸.簡評陳獨秀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觀[J].晉陽學刊,1990(3).
[22]魏知信.論陳獨秀向馬克思主義的轉變[J].南京社會科學,1991(3).
[23]阿明布和.陳獨秀民主社會主義思想曆史透視[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1993(1).
[24]呂永鋒.論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的全民政治思想[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4(3).
[25]於鳳政.建黨前後陳獨秀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構想[J].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8(3).
[26]尤小立.從“憲政”直接行動:陳獨秀前期國家觀演變述評[J].江蘇社會科學,2001(3).
[27]陳亞傑.試論陳獨秀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與失誤[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3).
[28]董德福.陳獨秀和“問題與主義”之爭[J].安徽史學,2002(4).
[29]高國發.陳獨秀從激進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考證[J].上海革命史資料與研究,2003(3).
[30]徐光壽.陳獨秀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及特點[J].中共黨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