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上,能將一件事上升到道義高度的,實際上原因簡單得很,那就是此事犯了眾怒。袁世凱稱帝就犯了眾怒,除了有些個被他拉攏、許以高官侯爵的支持他,大部分人都反對,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觸犯了大家的利益。稱帝的潛台詞就是家天下,就是中央集權,就是獨攬朝綱。但是自晚清以來,中國就是藩鎮割據,以至於武昌首難之後,各地烽煙四起,如果袁世凱太太平平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誰也甭找誰的不是,但是現如今袁世凱要打破這個政治平衡,那地方派能樂意嗎?
二次革命後,袁世凱大封功臣,一大幫親信愛員被分派到地方,原是指著他們撐場子的,但是,民國的地方那就是諸侯國,誰當了都督,就相當於成了諸侯,西周的諸侯王不都是周天子冊封的?他們真心實意擁戴周天子嗎?袁世凱之所以一開始能靠著北洋係呼風喚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洋眾將在他手裏頭捏著,生殺予奪,全看他臉色,但是現如今大家夥都有頭有臉了,軍隊有了地盤,那就是軍閥,袁世凱快要看他們臉色了。如果袁世凱好好的,不提過分的要求,各方看在老主子的麵上,表表心意,那是應當應分的,但是袁世凱想把給他們的東西想個法子再收回去,對不起,咱幾個不是奴才,你想幹啥就幹啥,辦不到。
不過,話說回來,盡管袁世凱的一幫老部將都沒幾個跟他一條心了,但基本的麵子是給他的,也沒多少真願意出頭跟主子撕破臉來找不自在,但是,沒多少不代表沒有,有還是有的,而且這人分量相當足——此人是馮國璋,北洋三傑之一。北洋三傑中,王士珍(龍)淡泊名利,有資曆沒實力,雖然支持袁世凱,但能量不夠;段祺瑞(虎)已經被袁世凱罷黜了;而江蘇都督馮國璋(狗)眼下就是說話最有分量的。馮國璋是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跟著他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武昌起義的時候去攻打漢口,二次革命的時候圍攻南京,都是馮國璋立下頭功,但是這樣的股肱老臣,現如今卻要跟袁世凱翻臉。
馮國璋要翻臉,一方麵是覺得袁世凱不再信任他,比如稱帝這事,袁世凱就騙了他,另一方麵就是有取代之心了。對於號召力,馮國璋的表態可比蔡鬆坡的獨立大多了,馮國璋是北洋係的頭號實力派,他這登高一呼,立即讓那些本來還在觀望的北洋地方派有了主心骨——不當出頭鳥,跟跟風還是可以的。北洋係的這幫滑頭,讓他們出頭挑事,他們都支支吾吾,但是有人出頭了,讓他們添油加醋,他們一個比一個積極——跟著袁世凱那麼多年,別的能耐沒學會,落井下石、釜底抽薪這些陰損招數學了個九成九。
護國戰爭和二次革命最大的差別在哪兒呢?就在這道義上了。由於袁世凱稱帝把人得罪光了,自己成了個孤家寡人——大家都反對你,可不是你沒道義嗎?總不能你一個人是對的,我們都是錯的吧。至於說袁世凱稱帝本身道不道義,誰關心那個?這些東西是糊弄老百姓的,也就那麼一說,什麼倒行逆施啦,什麼獨裁專製啦,如此之類,不過是這些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政客編出來的鬼話罷了,他們要是讚成稱帝,一準說出德比堯舜、才堪配天這樣的奉承話,到時候老百姓就要被哄得高呼聖明,淚流滿麵了。
外有蔡鍔等人興師討伐,內有馮國璋大搞串聯,通電逼宮,袁世凱這龍椅越坐越不是滋味,儼然變成了火山口。袁世凱本來以為稱帝這事隻要洋人不反對,內部這些事都能擺得平,但是他顯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各地上了勸進折子,這是不錯,但是折子這東西,最會騙人,他自己當年不還哄著譚嗣同說要護駕保皇,鏟除逆黨嗎?現今這幫手下,說一套做一套,當日上折子勸進的是他們,如今通電反對的,仍然是他們。其實,不是世道變化快,而是人心隔肚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