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袁可敬,擁袁亦然
堡壘總是在內部攻破的,袁世凱這隻老虎之所以是紙老虎,原因就在於他呼嘯山林的資本已經喪失殆盡了。北洋係並沒有衰落,相反,北洋係在二次革命後有了井噴式的發展。但是,北洋係是北洋係,袁世凱是袁世凱,不可一概而論,即便袁世凱一手鍛造了北洋係。袁世凱對實力有著近乎癡迷的崇拜,而他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所有成就確實也是實力給予的。但是,這也同樣釀成了袁世凱的悲劇。因為,除了實力,袁世凱一無所有,一旦部眾離心,袁世凱便走到了末路。孫中山之所以能屢踣屢起,是因為他還有個三民主義,這是個品牌,隻要有這個品牌,孫中山再倒黴也倒黴不到哪兒去——而品牌則是現代政治的產物。可惜,袁世凱不懂現代政治,他沒有品牌,他要倒黴了,就再沒機會複起了。
袁世凱跟所有的末路梟雄一樣,一旦發現手下的親信部將居然都是一人一個主意,再也不能讓他使如臂膀之後,他的心理防線也就崩潰了。袁世凱並不怕外在的敵人,他這輩子大風大浪見了太多,所曆對手無數,再厲害的也見過,但是隻要他手裏有幫指哪打哪的精兵悍將,他就心裏有底。如今的情況是,外敵並不可怕——蔡鍔縱使豪傑,也不過一隅之力,一時剿不平,還能一世剿不平?但是內部的離心離德、各懷鬼胎卻讓袁世凱徹底喪氣了。馮國璋咄咄逼人,即便袁世凱取消了帝製,他也還是在南京開會,其心昭然若揭。借著這股東風,取袁世凱而代之,接掌北洋係。段祺瑞態度漠然,袁世凱被迫重新啟用他之後,他也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根本不想為老主子挽回危局。二將如此,局麵焉能挽回?
袁世凱如今不僅是皇帝當不下去,總統幹不成,甚至,照馮國璋的意思,他幹脆直接退出政壇,最好出國了事。眼看著一生功業猶如明日黃花,袁世凱氣急交加,再兼四川陳宦、山西陳樹藩以及湖南湯薌銘一個接一個地宣布獨立,他終於病體難支,一命嗚呼。蔡鍔登高一呼,拉開了袁世凱滅亡的序幕。但是,最終使事件塵埃落定的卻不是護國軍。因為護國軍出師以來,雖未被袁世凱擺平,但也同樣沒能擺平袁世凱,真正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赫然是袁世凱的親信愛將馮國璋,真可謂造化弄人。
袁世凱生前,民國終究還是個國家,但是袁世凱死後,民國卻是國已不國。反袁勢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的是一股反對中央集權的分裂勢力,他們有軍隊、有地盤、有屬於自己的一方領地,他們反對袁世凱,隻不過是不願意放棄到手的權力罷了。因此,究竟是誰在倒行逆施呢?是袁世凱,還是反袁的地方派?縱然袁世凱不稱帝,隻要他想當個有名有實的民國首腦,隻要他想將晚清失落的地方權力收歸中央,等待他的,就將是無可挽回的敗局。羅貫中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元、明、清三朝,合了太久,確實已到了分的時刻,但是這樣的分裂對外敵環伺的民國究竟是福是禍呢?
君權與相權,地方與中央,是中國數千年帝製史永恒的矛盾主體,袁世凱是舊時代政客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滅亡也帶有濃厚的舊時代氣息,權臣逼宮,地方離心,這不就是中國曆史屢見不鮮的戲碼嗎?一件中國曆史上平平常常的事件,現在在史書上卻跟醜聞、鬧劇這樣的名詞聯係在了一起,原因僅僅是因為國號改了,現在是民國了,所以,稱帝是罪惡,為了保住自己土皇帝的地位而反對稱帝,這便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