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雲南篇(3)(3 / 3)

袁世凱滅亡了,中國人終於有了人格與尊嚴了,隻是,這種人格與尊嚴對於普通民眾來講,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為世道再怎麼變,他們都終歸不過是奴才。隻是,以前他們是子民,現在他們是人民,但不管是子民,還是人民,他們的社會地位都是一德行。當然,袁世凱以前的部將們終於有人格了,他們當了一輩子奴才,終於站起來了,終於沒有人能對他們吆三喝四,指手畫腳了,他們現如今是主子了,不過終於當上了主子的他們卻還要對可悲的奴才們說,你們不再是奴才了,因為你們不用跪拜磕頭了。

當然,把袁世凱這隻蛤蟆精清理出龍椅之後,全國人民還是歡天喜地的。曆史書上認為,民國新的一頁翻開了,高喊——曆史證明,一切試圖倒行逆施稱帝複辟的癡心妄想都不會成功,中國人民不是天生的奴才。新的一頁確然是揭開了,民國的天空還是北洋係的天空,隻是北洋係少了個倒行逆施的主子。至於孫中山手底下的中華革命黨,他們在討伐袁世凱稱帝的同時卻在入黨儀式上莊嚴地摁下指印,宣誓對孫中山效忠。很諷刺是嗎?但中國曆史從來不缺乏類似的鬧劇。要是蔡鍔同誌看到如許的鬧劇這樣發展下去,不知道是不是會後悔反袁一事,因為,明擺著的,反對袁世凱稱帝,並沒有離他的救國夢想更進一步,而隻不過加劇了民國的紛爭罷了。

好在,蔡鍔眼不見為淨,因為他根本看不到民國即將上演的諸多鬧劇了,他說要去天津治病,去日本治病。袁世凱又之所以能準假,原因顯而易見,蔡鍔確實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輕。護國軍雖然不是袁世凱覆亡的決定性因素,卻因首難之功而聲名顯達。蔡鍔達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頂峰,他被公推為四川都督。蔡鍔如果健健康康的,以他的資曆威望能力,必能平服西南,使西南成為民國一方淨土。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蔡鍔帶著他的滿腔抱負客死他鄉——1916年11月8日,蔡鍔因喉疾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時年34歲。

蔡鍔之所以為後世稱道,多半是因為其衝冠一怒,舉起討袁大旗,發動護國之役,並最終引發了袁世凱的倒台。但是個人認為,蔡鍔值得稱道之處並不在其反對帝製,而在其始終如一的救國抱負。蔡鍔一生,擁袁反袁,擁袁處,國民黨頗有微詞,認為其助紂為虐,而反袁處,國民黨擊節叫好,認為是國家柱石。總之,在國民黨的曆史學家看來,蔡鍔好,好在反袁,壞,壞在擁袁。這是個什麼邏輯呢?

蔡鍔不論擁袁反袁,其理想追求始終如一,無不是為國為民,擁袁是求國家太平,上下齊心,反袁是因袁世凱權欲熾烈,背離正道。因此,不論擁袁反袁,都值得我們擊節讚歎——一個政治人物,其最可親可敬之處,豈不正在於此?隻是蔡鍔的滿腔抱負終究還是化為泡影,甚至他自認的救國之舉客觀上非但未能救國,反而更將民國推入深淵——一個政治人物,所作所為造成的結果卻與所思所想背道而馳,這豈不是最大的悲哀?隻是,在民國這樣的世道,要想心隨意動,又談何容易?

蔡鍔活著未能實現救國救民之願,未能讓破敗衰頹的中國走上自強之路,而他死後,卻讓西南半壁頓時無主,沒了蔡鍔這尊大佛,西南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入混亂的深淵。接替蔡鍔雲南都督之職的唐繼堯,才、德均遠遜於他,但是心高氣傲,頗有些雄心壯誌。隻是,他的雄心、他的壯誌,卻著實不值一提,一個隻想著個人榮辱的所謂梟雄,不管最終成敗若何,又有什麼值得稱道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