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貴州篇(1)(2 / 3)

果不其然,唐繼堯這都督當了一年半,就被袁世凱調走了,當然,唐繼堯是升官了,由於蔡鍔被調入京城,他就當上了雲南都督。唐繼堯在前年還是個扔大馬路上沒人認識的中級軍官,沒想到祖墳冒青煙,到貴州轉了一圈回來後,就成了雲南的老大,這兩年內到底連升多少級,真得拿出算盤劃拉劃拉。唐繼堯青雲直上,而劉顯世同樣不遑多讓,在辛亥革命以前,劉顯世不過是在興義說一不二,沒想到托了革命黨的福,沒兩年他這官就從地方當到了省城,從興義的老大一躍成為正兒八經由北洋政府欽命的貴州老大。當然,美中不足的地方也不是沒有,劉顯世雖然當了貴州老大,卻比別的省份低了一級,都督這個官銜被袁世凱撤了,理由是貴州太小,他隻當了個護軍使,這也讓他略有些不滿。

劉顯世一上台,就把他在興義的那幫親戚,族兄堂弟,親家連襟,七大姑八大姨都搞來了,總而言之,就是把貴州省衙門,換成了興義的那套班子,時稱興義係。該派係以劉顯世為首,以劉顯治、劉顯潛等劉氏兄弟為骨幹,以熊範輿(劉顯治親家)、何麟書(劉顯治親家)、張協陸(劉家家臣)、郭重光(貴州耆宿)為“四大台柱”,這一來,貴州就完全變成了劉家的地盤。劉顯世的這幫人大多是清朝遺老,跟劉家不是姻親就是故舊,而治理嘛,也就是強調因循守舊。因此,所謂革命也不過是在貴州打了個轉,現如今的貴州依舊跑在老路上。

得便宜賣乖

劉顯世剛把劉家的一眾親戚故舊搬到省城,板凳還沒坐熱,就碰到了一件為難事,那就是袁世凱稱帝。劉顯世就是個土財主,也就在貴州還成,要拉到全國,沒人願意多看他一眼,但是弱者也有弱者的活法,既然決定不了風往哪邊吹,那就退而求其次,看看風向,想想走向。袁世凱稱帝,劉顯世就得表態,至於要怎麼表態,劉顯世當然要看看風向再說。

袁世凱雖然最終被證明是紙老虎,但是不管是紙老虎還是真老虎,劉顯世都惹不起,因此,劉顯世剛開始還是給袁世凱上了幾道勸進折子的,這種折子反正也就是千篇一律,搞不出啥新意,當然,劉顯世也沒想搞出新意,隨大流就成了。不過,世界上的事通常是越想躲越躲不開。沒過多久蔡鍔就利用小鳳仙的掩護從京城溜到了雲南,然後就舉旗護國了。貴州緊貼雲南,不管是蔡鍔想護國,還是袁世凱想平亂,貴州都在漩渦中心,劉顯世自然不想卷進去,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趕上了,就不得不賭上一把。

兩個選擇,護國或是保皇,要護國勢必要得罪袁世凱,保不齊就得打上一仗;要保皇,自然就要跟蔡鍔短兵相接,這哪打得過?這道選擇題可真不好做。劉顯世這個頭疼啊,不管是袁世凱還是蔡鍔,都有足夠的能力把他生吞活剝,貌似選誰都難逃一死,這本賬怎麼都算不清楚。既然實力是本糊塗賬,那就隻能算算人情賬了,這本賬一算,劉顯世明白了。袁世凱是誰?劉顯世壓根見都沒見過,更談不上交情了,而且,袁世凱貌似對他不太感冒啊,唐繼堯在貴州當老大那陣,官職就是都督,而等自己接任了,就官降一級,成了個護軍使,這明擺著袁世凱沒把他放眼裏嘛。但是雲南方麵就不同了,要不是蔡鍔派唐繼堯入黔,估計他現在還跟革命黨耗著呢,更何況,唐繼堯待他可不薄啊,直接把他提成副手,現如今他當上貴州的老大,歸根結底還不是唐繼堯的恩惠?既然哪邊他都打不過,那就隻能疏不間親了,老子選護國。

劉顯世打定主意之後,發兵兩路,一路由戴勘率領,前去攻川,而另一路則由王文華率領,兵出湘西。當然,此戰的焦點還在湘西,袁世凱想由此直入貴州,後取雲南,而護國軍則想由此長驅直入,直搗武漢,於是,雙方就在此戰將起來。王文華一開始趁著袁軍沒到位,先行發難,打了袁軍一個措手不及,擊潰三個混成團,並攻取了黔陽、沅州、麻陽等八座縣城。後袁世凱調兵反撲,又收複了沅州、麻陽。如果照此發展,自然貴州就危急了,所幸黔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此關鍵時刻,程潛在湘西組織護國軍加入戰鬥,而桂軍也從湘江直上,威脅衡陽、長沙,袁世凱見勢不妙,趕緊收縮戰線,客觀上解了黔軍的湘西之圍。

劉顯世賭對了,湘西之圍一解,貴州立安,從今往後,不管雙方怎麼打,都打不到貴州地麵上來了。好事一樁連著一樁,被派去援川的戴勘雖然兵力有限沒能在戰場上討得什麼便宜,但過不多久袁世凱居然就一命嗚呼了。而戴勘呢,則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兼軍務會辦。戴勘帶領的黔軍在整個護國戰爭中都未能前進一步,就在川黔邊境上晃蕩了,說是去攻川,打到最後也就是混了個自保。但是,現如今天上掉餡兒餅,僅僅因為戴勘參加了討袁,所以就混了個省長,這運氣,跟彩票中了頭獎也差不多了。劉顯世也知道黔軍有多少分量,如今借著護國的東風,居然在天府之國混了個話語權,睡著了都得樂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