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成先是借著滇軍入黔之機,在黔北擺平了一些土匪,然後攻取了遵義,當然,唐繼虞勢大,很快周西成就丟了遵義,此時他試圖投靠袁祖銘,但袁祖銘認為他以前跟過石青陽,為人不可靠,不接納他,周西成無奈,隻好投靠熊克武。後來川軍內亂,周西成乘機攻打重慶——當然,以他的實力即便攻下了也守不住,他打重慶也不是為了占領,而是為了搶錢,這回撈了個夠,成了財主。不久後熊克武在川軍內戰中失勢,周西成也被袁祖銘和楊森驅逐,被迫回到貴州,駐節赤水。不過周西成運氣又來了,當時唐繼虞正好離黔援桂,貴州空虛,周西成乘機連取遵義、桐梓以及畢節,虎踞黔北和黔西北,已有貴州三分之一的地盤。
當時袁祖銘正跟唐繼堯談判,準備和平接收貴州,而周西成日漸坐大,自然也讓袁祖銘有所憂慮,但是袁祖銘還是想將重心放在四川,所以就想拉攏周西成,為其所用。周西成自認實力還不如袁祖銘,既然袁祖銘有合作的意向,他也不能駁了這個麵子,於是也就接了袁祖銘拋出的橄欖枝。同時,為了消除袁祖銘的戒心,對於先前的摩擦周西成不但一股腦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還主動提出要和袁祖銘結為兒女親家,這下袁祖銘就更加放了心,認為周西成已經歸其所用。在袁祖銘和唐繼堯談判成功後,周西成就在袁祖銘的扶植下當上了貴州軍務會辦,後又在1926年1月接替彭漢章,當上了貴州省省長。周西成出任省長之後,更是大肆任用桐梓故人,勢力逐漸壯大,桐梓係也儼然有了興義係的舊觀。
袁祖銘低估了周西成,更錯看了他,實際上周西成暫時交好於他,不過是以圖晉升的權宜之計,跟彭漢章不一樣,周西成從不是甘居人下之人,當袁祖銘回到貴州之後,周西成已經讓桐梓係成為了貴州新的盟主。並且,跟袁祖銘投靠北洋係不同,周西成一直交好於國民黨,當年跟石青陽的時候就加入了中華革命黨,有了國民黨的支持,周西成這個貴州老大就坐穩了。因此,袁祖銘被驅逐出川之後就發現,貴州儼然也不再接納他了,他自認此時實力、根基均已不如周西成,無力與其抗衡,隻得另謀出路。
袁祖銘此次被逐,回來後就發現了貴州變天,已經有了要中咒的跡象,而其後他的命運更是證明這條魔咒的厲害。在國民黨誓師北伐後,正愁沒有出路的袁祖銘就假惺惺地投靠國民黨,北伐去了。隻是袁祖銘兩麵三刀,一方麵打著北伐的旗號,另一方麵卻暗通吳子玉,企圖進取湘西,直抵長沙。當時唐生智屢次催其進兵,袁祖銘都借故推辭,這就讓唐生智陡升疑心,經查果然找到了袁祖銘跟吳佩孚勾結的證據,而這就讓唐生智對其動了殺心。爾後唐生智定下計策,讓部將周斕借請袁祖銘吃年夜飯的機會,將其誘殺,而袁祖銘的軍隊則經兩晝夜激戰,終為唐生智所滅。當年擁戴袁祖銘主黔的兩員愛將,彭漢章於1927年8月被唐生智所殺;王天培雖在北伐中屢建奇功,但終因丟失徐州,被老蔣當成替罪羊,遭到囚禁,不久後被深惡其人的何應欽所殺。自此,祖銘中咒,貴州變天,桐梓得道。
老大死,聖旨廢
袁祖銘、彭漢章和王天培三個都在北伐中死於非命,如果說袁祖銘是裏通外敵、罪不容誅,而彭漢章為其親信、戴罪連坐的話,那王天培之死就可以分明看出在外黔軍將領的微妙處境了。王天培是北伐名將,戰功赫赫,卻因為寡不敵眾、丟失徐州而成了替罪羊,更要命的是,老蔣在將他監禁後沒多久就下野了。為什麼老蔣下野反而就要命了呢?不是老蔣把他給扣起來的嗎?其實,老蔣扣押王天培是為了給自己找個台階,倒也未必就動了殺他的念頭,隻是,老蔣手下有人卻對王天培恨得牙癢癢,想要將其除之而後快,此人便是何應欽。何應欽跟王天培的梁子自然是在貴州結下的,何應欽的小舅子是被王天培的老上司給暗算的,更關鍵的是,王文華死後,王天培居然還積極擁立袁祖銘,這梁子結得有多深?王天培走窄了,蔣介石一下野,中央軍可不就何應欽說了算了?何應欽還能放過他?當然,跟何應欽有過節的黔係將領可不止王天培一個,眼下何應欽在國民黨內一手遮天,操著生殺予奪之權,那些在外的黔係將領還能踏踏實實待在外邊等著何應欽報複嗎?
隨著袁祖銘、彭漢章和王天培相繼被殺,黔軍在外的將領已經屈指可數,高級軍官就剩了李燊一個,很不巧的是,此人也是袁祖銘舊部。何應欽對袁祖銘恨之入骨,但是可惜的是,袁祖銘沒落到他手裏,被唐生智給殺了,正主找不著了,那就隻能搞搞周邊了,王天培不就這麼死的嗎?李燊一定明白王天培是為什麼而死的,而且也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所以肯定有了兔死狐悲之感。既然外麵眼見是危機四伏,自己隨時可能被人抓小辮子,那麼,也就隻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