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燊自己想回家,有人也在推動他回家,此人是蔣介石。蔣介石跟黔係人馬沒什麼私人恩怨,但是矛盾是有的,主要是因為周西成老跟桂係搞曖昧,跟他對著幹。地方軍閥,也有一個站隊的問題,但是民國這樣的亂世,中央老是換人,強弱也總可能瞬間易位,所以站隊就是個考驗政治眼光的技術活。周西成就很倒黴,看走了眼,以為桂係能把老蔣給逼下台,以後民國就桂係說了算了,但是,老蔣是那麼容易被打垮的?老蔣複出之後,周西成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而周西成呢,既然已經上了桂係的船,自然隻能硬著頭皮往下走。
老蔣支持李燊,主要是為了對付周西成,而李燊呢,本來也不是非對付周西成不可,但是周西成似乎很不待見他,所以也就少不得要拚一下了。周西成控製貴州,走的是鄉情路線,時謂無官不桐梓,就說明周西成眼裏難容外人,而李燊,不僅是外人,而且還是個有威脅的外人,自然就更難容下他了。因此,李燊要回鄉,周西成就作梗,居然派人去收買李燊部將,要玩分化離間的招,那李燊能答應嗎?當時也有貴州父老去勸說雙方,讓他們看在同是貴州人的份上,攜手合作,別搞親痛仇快的事情,在他們的撮合下,雙方還假模假樣地簽了份協議,協議裏自然說的是永結同心之類的話。但是協議沒簽多久,周西成就將其扔進廢紙簍了,李燊也是看明白了,要回這個家,就非得打回去。
1928年10月,李燊在老蔣的支持下對周宣戰,仗是打了,但家還是回不去,李燊敗了,還遭到伏擊,受了傷。李燊仔細琢磨,覺得光靠自己一個人很難撼動在貴州日益穩固的周西成的地位。所以,就得找援兵,正好他當時退到了雲南,而此時在雲南主政的龍雲就跟周西成有梁子。周西成當年曾經跟著胡若愚和張汝驥去攻打過龍雲,此事一直被龍雲視為奇恥大辱——因為民國以來,隻有滇軍攻黔,從無黔軍攻滇,所以他早就想教訓教訓周西成了。於是李燊和龍雲一拍即合,決定合作討周。
1929年4月,李燊卷土重來,發起反擊。得到了龍雲支持的李燊進展神速,一改先前頹勢,連克盤縣、普安、花江等地,周西成眼見形勢危急,親赴前線督戰,不督倒還不打緊,一督就出事了,周西成居然被李燊逮個正著,激戰中周西成中彈落水,不幸溺亡。周西成一死,部下自然心無戰意,李燊率軍急進,5月28日,李燊終於打回了老家,進駐貴陽。不久後,順理成章的,老蔣將貴州省政府主席的位子給了李燊,貴州眼見著又變了次天。
周西成辛辛苦苦經營起了桐梓係,還沒掌幾年權,過幾天安生日子,就戰死沙場了,那麼,桐梓係會像當年的新興義係一樣,老大一死,就先不管三七二十一,鬧將起來嗎?這就不得不佩服周西成的未雨綢繆了。1923年,在他還沒能控製貴州之時,他就已經預備下了後事,當日在四川涪陵,他召集手下開了個軍事會議,在會上,確定了“群(毛光翔號群麟)、紹(王家烈號紹武)、佩(江國璠號佩璵)、用(猶國材號用儂)”的繼承順序。周西成在派係建設方麵確實是很有些獨到之處,他提前選好接班人,自然也是吸取了新興義係樹倒猢猻散的教訓,桐梓係沒有辜負周西成的一番苦心,就算最終還是要爭,也是先搞定外敵再說。於是,在6月中旬,毛光翔、王家烈、猶國才以及廖懷中等人聯合起來發兵貴陽,進攻李燊,李燊不敵,被逼退往雲南。
李燊回家還沒滿半個月,就又被趕了出去,這下心灰意懶,覺得自己的軍事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於是,把殘部交給龍雲後,就獨自跑去香港了,不久後病逝。李燊之事,從持續時間上來講,當然隻是貴州內亂的一段小插曲,但是,他這一鬧騰,又把貴州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穩定局麵給攪亂了。桐梓係雖然在周西成死後沒有立刻散架,好歹還是一塊兒趕走了外敵。但是,該散的總是要散——緊跟著爭奪貴州霸權的是毛光翔和王家烈。
按照周西成定下的規矩,毛光翔當然是第一繼承人,趕走李燊之後,也理應由他接位。毛光翔是周西成的表弟,同時是王家烈的妹夫,一直以來就是周西成的頭號親信,在軍中也強壓眾人一頭,別人對他接管黔政,倒也尚無異議,隻是他的小舅子王家烈似乎總有些不服。周西成生前給手下眾將排定了座次,就是希望萬一他出點意外,桐梓係能安然度過,繼續控製貴州,但是真到了利益交關的時候,即便是聖旨,看來也得作廢,更何況這個老大已經入土了。
毛王爭霸的裁判是老蔣,李燊被逐,老蔣就再次失去了對貴州的控製權,所以老蔣就得重新找個代理人。毛光翔表麵上對老蔣也是服從的,也接受了老蔣對其第十八路軍總指揮的任命,但是毛光翔顯然對老蔣有些戒心——畢竟周西成之死說穿了就是老蔣攛掇的。因此,毛光翔對老蔣的態度是不遠不近,若即若離,不親近也不得罪。王家烈則正好相反,他是迫不及待想上位,郎有情,妾有意,老蔣給他錢,給他槍,幫助他擴大勢力,他也投桃報李,沒事就幫老蔣到湘西剿共。此消彼長,原本毛光翔勢力比王家烈大,但是王家烈有了老蔣這樣的強力外援,過了幾年就壓了毛光翔一頭,以前是毛光翔想著法奪王家烈的兵權,現在倒了過來,王家烈要想辦法奪毛光翔兵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