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淑芬有野心,並不滿足於當王家烈的參謀甚至代理人,她也跟那些地方派老大一樣,渴望擁有自己的親信集團。她將觸角伸到軍隊,控製了8個團的兵力;在人事上,她大肆啟用她的娘家人,一批姓萬的在貴州軍界、政界擔任要職;在王家烈掌權沒多久,萬淑芬就基本架空了她的老公,將桐梓係來了個中央爆破,讓她老家銅仁的鄉親父老冒了頭。周西成創建桐梓係殊為不易,為此連命都丟了,桐梓老人也對這個派係感情很深,一心維護桐梓係的大權,但是沒想到萬淑芬一個女流之輩,居然就能把貴州能人排行榜排名前三的一世梟雄周西成創立的派係給擠兌了,這幫大老爺們兒自然不服。雖然銅仁係沒有取代桐梓係的實力,但是係中有係既成事實,當時坊間流傳“金克木”的讖語,意思是銅仁要取代桐梓,這就讓桐梓係更加有了危機感。
王家烈來自桐梓係,但是卻因昏聵無能而致大權旁落,更要緊的是,他丟了權還無所謂,反正老婆也不能離婚,終究一家人,卻讓桐梓係的其他骨幹也跟著倒黴。銅仁係四處伸手,一步步蠶食原屬於桐梓係的地盤,眼看著無官不桐梓的局麵就要被根本性顛覆,桐梓係也不甘示弱,準備動手。於是,1932年8月,在周西成指定繼承序列裏排名第三的江國墦就率先發難,試圖發動政變,可惜的是,這場政變連失敗都算不上,因為壓根就流產了。
桐梓係裏對王家烈不滿的人很多,但要提個最字,就得屬被王家烈奪了權的毛光翔,當年他聽了老母的話,和平交權,本以為他這個小舅子再怎麼都不能把桐梓的父老給一腳踢了,沒想到王家烈拿了權就不管事,讓個娘們兒指手畫腳,現如今都欺負到桐梓人的頭上來了。毛光翔被奪了權,坐了冷板凳,這本身就有意見,現在冷板凳眼看就要坐不穩了,那還能行?當然,周西成指定的繼承序列有四個人,提到了江國墦和毛光翔,自然就不能沒有猶國才。事實上,對抗王家烈的主力軍反倒是這個老幺。
不過,在江國墦政變未遂之後真正打響反對王家烈第一槍的既不是毛光翔,也不是猶國才,這個墊場人物是蔣在珍。蔣在珍後來在抗日的時候出了名,當然主要是因為花園口決堤事件,此公也是桐梓係要角,更是反對王家烈的急先鋒。原先蔣在珍跟毛光翔和猶國才合計要玩個調虎離山計,邀請王家烈去參加周西成祠堂的落成儀式,然後趁機將其哢嚓,但是王家烈倒還沒玩昏頭,預感宴無好宴,會無好會,覺得可能會出事,借故推脫。於是這仨就抓了這個由頭,公開以清理門戶、維護桐梓係為由,發表通電,討伐王家烈。當然,最先發難的就是蔣在珍,他在遵義率先宣布獨立,誓師討伐王家烈,但是蔣在珍顯然是太急躁了,被王家烈一通反擊,又打回了遵義。眼見著蔣在珍形勢危急,毛光翔催促猶國才趕快增援,猶國才一看唇亡齒寒,蔣在珍完了他也不得好,於是也就公開與王家烈翻臉,1932年11月5日,猶王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貴州老百姓也真是倒黴,本來兩派暗鬥的時候,他們已經吃足了苦頭,由於王家烈不管事,貴州已經是吏治極端惡化,苛捐雜稅猶如牛毛,士兵成了雙槍兵,一手煙槍,一手步槍,作戰能力急劇下降,作惡能力極速提升,老百姓苦不堪言,時謂王(王家烈)綱墜地,萬(萬淑芬)惡滔天。現如今暗鬥改明爭,老百姓的日子也就隻有更慘了。
輪回
桐梓係內亂,民國各方有喜有憂,憂的自然是盼著過兩天安生日子的貴州百姓,而喜的則是蔣介石。蔣介石想最終將貴州納入他的政治版圖,自然就不希望貴州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麵,地方派坐大容易尾大不掉,雖說貴州沒能力像兩廣一樣公開跟老蔣唱反調,但是時不時敲敲邊鼓也會讓老蔣不勝其煩。因此,老蔣自打北伐以來就沒停止過挑動貴州內亂,先是慫恿李燊驅逐周西成,後是支持王家烈取代毛光翔,總之就是不讓貴州有片刻太平。而現在,王家烈犯了眾怒,別人上趕著要打他,老蔣自然樂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