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四川篇(1)(3 / 3)

胡景伊輕鬆彈壓了二次革命,而他的老上司尹昌衡則被袁世凱誘入京城,因不願服從而遭囚禁,按說怎麼著也坐穩了都督的位子,但沒想到,他這還沒得意多久,就被一手把他拉上來的袁世凱給推了下去。袁世凱輕鬆搞定了革命黨,認為天下之大,唯我獨尊,加上底下人添柴加火地高呼聖明,袁世凱就真認為自己可以聖明了,於是就想稱帝。袁世凱想稱帝,就得解決西南問題,雖然胡景伊助他平了二次革命的亂子,但畢竟不是自己人,終究靠不住,袁世凱一想四川又是最緊要的地方,要是將來被亂黨控製了,那就麻煩了,所以,保險起見,袁世凱將剛立了功的胡景伊調入京城,給了個虛銜,而把心腹陳宦派了過去。

陳宦倒也有自知之明,明白老頭子不過是讓他來打個前站,將來四川是要交給大公子掌管的,但是既然來了,就得辦好差。陳宦帶來了伍祥禎、馮玉祥、李炳之三個混成旅的親兵,手握帥印,頭頂官帽,跑到四川來幫袁世凱看場子。陳宦倒也識相,在楊度、梁士詒等人又是籌安會又是請願團之後,知道老頭子的興頭來了,連上數道勸進折子,袁世凱眼見大勢已成,也就選定良辰吉日,登壇祭天,宣布秉承大統了。本來國民黨已經被袁世凱收拾了,也沒力氣再鬧騰,而西南方麵雖然有些不平穩,但好歹也上過折子,想來就有反心,也無反膽,但是袁世凱也是該他倒黴,在西南一言九鼎的蔡鍔居然利用小鳳仙玩了個金蟬脫殼,從京師溜回雲南,率先發難。

雖然好像袁世凱稱帝之前,幾乎所有排得上號的都上折子請願了,但上折子隻是個表麵,應景之物,蔡鍔還組織雲南軍人會請願了呢,難道他就是袁世凱擁躉?蔡鍔在雲南登高一呼,袁世凱本來以為鐵桶一樣的江山突然就四麵漏水了,他派出去平亂的隊伍搞不定護國軍,而北洋內部更是有馮國璋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公開挑頭唱反調,皇位也就搖搖欲墜了。蔡鍔在雲南喊護國,當然鋒鏑直指四川,陳宦手裏靠得住的部隊就三個旅,於是請求袁世凱增援,袁世凱也就派曹錕和張敬堯組織部隊,入川參戰。

戰事一啟,護國軍聲勢頗隆,劉存厚審時度勢,宣布加入護國軍,熊克武也組織了四川義軍,附和護國軍,護國軍與北洋軍在納溪、瀘州一帶展開激戰,北洋軍不敵,被護國軍圍於瀘州城內。北洋軍入川作戰不利,護國軍節節勝利,陳宦眼見袁世凱遠水不解近火,也就隻能與蔡鍔協議停戰。與之同時,袁世凱處境也如泥菩薩過江,四川戰事不利,北洋大佬馮國璋鐵心反他,老頭子已於3月22日宣布退位;此後馮國璋不依不饒,連大總統都不願讓袁世凱幹下去,還召開了南京會議想逼老頭子下野,要不是倪嗣衝和張勳抬杠,可能袁世凱就被馮國璋逼下台了。陳宦一看,不管是全國的大局還是四川的小局,似乎袁世凱都已經無法掌控,自己雖深受老頭子洪恩,但一味愚忠卻也要不得,思量再三,還是覺得不能當老頭子的殉葬品,於是於5月22日宣布獨立。

陳宦、陳樹藩和湯薌銘先後宣布獨立,,這叫催命二陳湯,袁世凱在6月6日一命嗚呼。袁世凱一死,陳宦再無根本,隻能率軍離川,蔡鍔眾望所歸,署理四川。如果四川有蔡鍔壓陣,那自然是撥雲見日,但是四川合該大亂,蔡鍔在護國之役後身染重疾,未幾就赴日治病,更可惜的是,不久後就英年早逝。這陳宦一走,蔡鍔一死,四川立即沒了舵手,川內人物都資曆不足,而川外人物又無威望,想不亂也不能夠了。蔡鍔臨走前確定了四川的權力格局,滇係羅佩金任督軍,而黔係戴勘則任省長兼軍務會辦,這倆說實話是白得了便宜,論戰功沒戰功,論名頭沒名頭,想要各方欽服,也是難能。

滇黔聯軍雖然借著護國的旗幟和蔡鍔的名頭入了川,但是且不說四川地方人士能不能服這倆,就算是羅佩金和戴勘這倆,也是誰都不服誰,而四川呢,又著實比滇黔二省油水多,因此,為了吃香喝辣,也得較量一番。

人來人往

四川自民國以來就一直沒找著一個有能耐理清對外關係、平服省內爭端的老大,造成的後果就是內部亂亂哄哄,隔三差五就換個老大。外部又有滇、黔兩省的惡狼時不時來咬上一口,因此四川就成了個西南方麵追名逐利的主戰場,見天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