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昌衡、胡景伊相繼被袁世凱調入京城,周道剛和劉存厚又相繼被聯軍驅逐之後,早期統治四川軍界的武備係已經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而以中生代劉湘、楊森等為代表的速成係則在悄然崛起。不過,目前來說,統治四川的還是熊克武和楊庶堪為代表的國民黨。可惜熊克武也是風雨飄搖,前些時候得罪了唐繼堯,而今內部也出了問題。
熊克武上位後,大肆任用他早年在日本留學時結識的同學故舊,隱然形成了一個九人小團體,時謂九人團,由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餘際唐、張衝、吳秉均、劉光烈、龍光組成,這九人團自然也是爭名奪利,排擠異己,尤其打壓以謝持為首的實業團。謝持也是個擅長搞小團體的人,後來在孫中山死後還跟林森等人搞了個西山會議派,公然跟孫中山聯俄聯共的政策唱反調,早在1909年,謝持的實業團就已經成立,辛亥革命後,實業團的要角們在軍政兩界混得也是相當不錯。九人團要爭權,實業團要維權,這自然就有矛盾,九人團認為靖川之役主要是他們的功勞,所以多勞多得,而實業團則認為反清的基業是他們奠定的,看不上九人團這幾個暴發戶,因此逐漸也就勢成水火。
熊克武除了跟實業團有矛盾,並竭力打壓之外,跟楊庶堪最近也鬧得很不愉快,他對楊庶堪被孫中山任命為省長,並對他多有掣肘感到不滿,想著天下是老子打的,跟你有什麼關係,因此,看不上人家。鬧到最後,楊庶堪跟實業團聯合起來,呂超挑頭,並聯結早就對熊克武不滿的唐繼堯,幾方麵同時用兵,驅逐了熊克武,此事就是我們在介紹滇係時所說的倒熊之戰。當然,熊克武也沒真倒,後來殺了回來,反倒是滇、黔兩省先贏後輸,最終因為外戰失利而致內部紛爭,尤其是唐繼堯元氣大傷,自此退出競爭川政的舞台,對於四川地方派來講,少了這麼大一對手,也得暗自慶幸了。
四川地麵上被外人掌控的局麵終於在川軍靖川之役後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以前人來人往,吆喝的都是外人,現在總算該輪到自家人人來人往了。不過,對於老百姓來講,外人還是本地人都一碼事,反正都要打仗。
出頭椽子
滇、黔兩係被川軍聯合驅逐,表麵上看是熊克武和劉存厚兩個大佬殺回來了,但實際上,熊克武和劉存厚這倆在川係早期呼風喚雨的人物此刻已經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了。熊克武經常露臉不假,啥事似乎都有他,但是露臉這事得兩說,有風光的時候就有落寞的時候,熊克武風風雨雨多年,落寞的時候似乎不比風光的時候少,尤其是此次倒熊之戰,讓他在統治四川這兩年的經營縮水了不少,最後還得去請後輩劉湘出馬,才找回了場子。劉存厚就更別提了,熊克武是一條道走到黑,死活都是國民黨的人,劉存厚是不斷變色,老想著渾水摸魚。但是投機,尤其是政治投機,要麼大發一筆,要麼傾家蕩產,劉存厚最近一次投機就輸慘了。雖然護法之役總體上南北未見勝負,但四川則勝負已分,把賭注壓到北洋政府上的劉存厚被人通殺,被逼到漢中去苟延殘喘,雖然最近跟熊克武合作又殺了回來,但是也不過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已了。
不過,這倆似乎對自己的處境並沒有很好的認識,認為四川的天還是那個天,不是我就是他。但情況確實如此嗎?且說這倆聯合起來把客軍逐了之後,又開始互相看不順眼了。當然,原因跟此前並無區別——熊克武擁戴孫中山,劉存厚投靠北洋係,老大之間就很不對付。具體表現是,1920年9月10日,劉存厚在成都搞了個北洋政府任命的督軍衙門,10月30日,熊克武在重慶另立督軍府,當然,熊克武這個是廣州方麵任命的。這種場景大家一定是似曾相識,是的,反清獨立那陣也這德行,一省二政,隻不過那次是尹昌衡通過談判方式解決了問題,這次很顯然,壓根就不可能談,談不了自然就隻能刀槍上見真章了。
熊克武跟劉存厚打起了擂台,有人已經樂開了懷,此人就是四川新晉劉湘。劉湘的資曆跟這兩人自然是不好比,人家呼風喚雨的時候,劉湘還沒人認識呢。但是,老是追憶往昔就會影響對當前形勢的判斷,熊劉這二人就是如此,光顧著唱對台戲了,卻沒好好看看這個在靖川之役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後輩。劉湘也搞投機,但是他搞投機的思路跟別人不一樣,別人一般是下死注,要麼死要麼活,劉湘是眼觀六路,從不犯險,能賺就賺,賺不上也不豪賭。
劉湘剛開始是周駿第一師的一個營長,在二次革命中審時度勢,熊克武派人來活動他,他虛與委蛇,實際卻把賭注下在了袁世凱那邊,熊克武來打瀘州,劉湘不含糊,真跟熊克武幹,因為討袁軍失利,劉湘又表現突出,被擢升為團長。後來又趕上了護國戰爭,大家以為劉湘跟護國軍混了?錯了,劉湘依然跟著袁世凱混,劉湘居然這都能得便宜,趁著他的頂頭上司熊祥生因陳宦宣布獨立棄軍出逃,再次官升一級,成了旅長。後來周駿受袁世凱指派,讓劉湘防守瀘州,結果劉湘一看打不過,直接掛了免戰牌,先保住軍隊再說。再後來護法戰爭,劉湘又是審時度勢,最後時刻倒戈,投靠了熊克武,熊克武一高興,就賞了他個師長,後來熊克武入川後整編川軍,他就正式當上了第二師師長。可以說,劉湘在這麼些重要關口當中,不管上司是誰,剛開始是哪派的,他都能在事情結束後得到好處,因此,他資曆雖然一般,但上升勢頭極為迅猛,再經過了上次驅逐客軍的那一戰,劉湘正式在新生代中脫穎而出,頭牌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