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四川篇(8)(2 / 3)

劉湘能轉危為安,實際上決定性的一招就是鄧、田二部出兵抄襲劉文輝後路,可以說是決定劉文輝同意議和的撒手鐧,而這不得不說又是狠狠抽了劉文輝一記耳光。鄧錫侯和田頌堯都是劉文輝的保定同學,如果不是劉文輝做人不上道,他們此刻又怎麼會跟劉湘廝混在一起?說來說去,還是劉文輝作孽太深,以至於關鍵性的兩場大戰都被這兩位同學給攪了局。不過,劉文輝可不會檢討自己曾經做過什麼孽,以致同學反目,仇恨若斯,以他的思維邏輯,肯定隻有別人負他,從無他負別人,這次鄧、田二人撕毀協議,劉文輝便理所當然地將氣撒在了鄧錫侯身上。其實鄧錫侯雖然為人圓滑,卻也不像劉文輝那般不講信義,他之所以出爾反爾,說到根上,還不是劉文輝屢屢想暗算於他?鄧錫侯跟劉文輝是同學之誼,跟劉湘則幾無瓜葛,現如今一反一擁如此決絕,難道是他無親疏之分?

劉文輝自然不會思前想後檢討自己,在他看來,瀘州之戰功敗垂成,榮威之戰又功虧一簣,軍士離心,部將倒戈,說到底都是鄧錫侯搞出來的,此仇不報枉為人,這筆賬是一定要算清楚的。當然,從實力上來講,劉文輝遠強於鄧錫侯,一方是100多個團,而另一方隻有30多個,一方兵精糧足,另一方則餉械兩缺,因此,從賬麵上來看,鄧錫侯絕非劉文輝的對手。但是,鄧錫侯人稱水晶猴子,老謀深算,智計無雙,那麼多年也不是白混的,劉文輝想輕鬆將他一口吃掉,卻也沒那麼容易,打不過還攪不過嗎?

劉文輝一開始就將部隊突入鄧錫侯防區,美其名曰合駐,實際就是侵吞;爾後又擺下鴻門宴,要引君入甕,扣押鄧錫侯,然後乘勢消滅所部,但是鴻門宴的招數太過老套,鄧錫侯滑得要死,豈能上當?鄧錫侯得知詳情後迅即以打獵為名,從成都北門抵達新津,命令部下緊急備戰,隨後該部派一團兵力,扼守毗河渡口,阻斷劉文輝追擊的路線。當然,即便鄧錫侯部有地利之優,但畢竟實力懸殊,硬橋硬馬地幹,實非敵手,而劉文輝更是覺得自己兵強馬壯,實力幾倍於敵,就算為毗河所阻,拿下鄧部也隻在旦夕。但是,劉文輝終究還是低估了鄧錫侯,鄧錫侯部在渡河之後,便將毗河上遊大壩炸毀,導致毗河水勢急漲,劉文輝部對此一籌莫展,一時無法渡河,隻能與鄧部隔岸相峙。即便到了如此地步,劉文輝部依然有必勝的把握,但是,劉文輝部一戰不成之後,部下卻沒了戰意。劉文輝和鄧錫侯的部屬都以保定生為主,此前劉文輝和鄧錫侯交好之時,屬下便來往頻繁,此刻隔岸對峙,鄧部以同學情分相勸,劉部也不願同室操戈,於是打定了保定生不打保定生的主意,居然沒有半分渡河之意,對峙一月,毫無進展。

鄧錫侯當然聰明得很,知道劉文輝部並非不能戰,而是不願戰,真要哪天改了風向,自己這點兵力將死無葬身之地,但是,自己本來就不是此戰主力,拖了劉文輝一個月,也算盡職盡責了,這下怎麼也該劉湘出馬了吧。1933年5月26日,鄧錫侯和劉湘在樂山會晤,開了個安川會議,就組建安川軍、進攻劉文輝達成了一致。劉文輝原想著將鄧錫侯部迅速吃掉之後安心跟劉湘大戰的,沒想到他非但沒有掃除這後顧之憂,還徒勞無益地拖了一個月,給了劉湘整頓軍隊的充裕時間,這下再跟劉湘交戰,已是大大落了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