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舊桂係篇(4)(2 / 3)

粵桂戰爭

媳婦熬成婆

孫中山在廣東護法,本來陣勢撐得很足,自稱非常大元帥——雖然兩個副元帥陸榮廷和唐繼堯都沒上任受職,但是,政壇終究是靠實力說話的,兩手空空,隻憑兩聲口號就想指東畫西,也是不現實的。孫中山向以領袖自居,但是他這個領袖,除了那幫摁指印唱忠詞的信徒們認他,沒人拿他當根蔥。史書上描述這段時間的孫公,直到最後才認清了西南軍閥的真麵目,認識到其跟北洋軍閥一丘之貉的道理,被擠走之後還頗是激憤。

其實,政壇就是這麼回事,孫公的罵罵咧咧,倒是顯得短了名頭,這次吃了虧,下次找回來不就成了?大丈夫,打脫牙和血吞,能屈能伸。要說孫公在廣東跟桂係較了半天勁,也並非就是一無所獲,總算還有個朱慶瀾夠意思,給了他20個營的兵力,這當口,正由陳炯明帶著預備援閩——援是民國黑話,其實就是攻的意思,中國人好麵子,連侵犯別人都起個雅名。自打孫中山跟黃興因為中華革命黨摁指印的事兒鬧翻了之後,陳炯明手裏頭這20個營的兵力就是孫公所能利用的唯一一點骨血了,就這還是跟陳炳焜拚了半天老命才爭取來的,以後孫公要想在桂係身上找回場子,希望全寄托在這20個營身上了。

陳炯明是老牌革命黨,在反清那陣,嘔心瀝血,可是沒少操勞,就說著名的黃花崗起義,陳炯明當時是敢死隊第四隊隊長,可見其血性。武昌起義後,廣東作為革命黨老巢,當仁不讓,自然是要做個表率,而陳炯明作為資深黨人,自也不在話下——組織東江起義,攻打惠州,因功被舉為廣東副都督,後升為都督。後來孫中山跟袁世凱因刺宋案鬧翻,武力討袁,發動二次革命,陳炯明在廣東也宣布討袁,但因為袁世凱親信龍濟光的壓迫,最終不了了之,流亡南洋。一直到此時,陳炯明跟孫中山都還算和諧,基本孫中山怎麼說,陳炯明就怎麼做,但是問題馬上來了,二次革命後,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而入黨條件居然是要宣誓效忠於他,這陳炯明能樂意嗎?

陳炯明這個革命黨人絕對貨真價實,為了推翻清朝,上刀山下火海,何曾皺過眉頭?他所追求的?不就是民主共和的理想嗎?陳炯明當然不會入黨,男兒膝下有黃金,革命黨人豈能奴顏婢膝,做人奴才?孫中山一直以民主鬥士、革命領袖自居,原本大家夥也都挺服他,覺得這麼多年風風雨雨,曆經艱辛,屢踣屢起,確實不容易,但是,如今這個民主鬥士居然要讓人宣誓效忠,這不是打那幫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兄弟的臉嗎?孫中山到底是個啥樣的人,大概此時陳炯明才有了新認識,於是,原本親密無間的戰友開始有些貌合神離。

此次護法,孫中山對滇、桂兩係不服從自己不滿,居然兩次炮擊觀音山,這就更讓陳炯明覺得這位領袖粗率魯莽,性情偏激,難成大事。因此,在孫中山發動政變之時,陳炯明居然選擇隔岸觀火不聞不問。眼不見為淨,好在陳炯明不久就離開廣州,帶著他新得的20個營援閩去了。當時福建都督是李厚基,皖係成員,但是這個皖係得打引號,李厚基不是安徽人,他是江蘇人,而他之所以成為皖係,就是袁世凱死後要找個新靠山——眼下中央誰最火呢?所以說,李厚基跟皖係老大段祺瑞,實際就是相互利用,沒有感情基礎,李厚基要在中央找個靠山,而段祺瑞呢,要在南方搞塊地盤,於是一拍即合。既是如此,李厚基對皖係的忠誠度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說不好哪天皖係倒黴了,他李厚基就要玩個落井下石——當然,眼下李厚基還是皖係,而護法運動呢,對象就是皖係,政治投機這種事,哪有便宜全占的道理?李厚基還是想著怎麼對付廣東方麵的進攻吧。

1918年1月初陳炯明帶著部隊跑到粵東援閩,當然也不是很順利,遇到了些阻滯,然後就在閩粵邊境刹住了車,不動勁了。孫中山之所以讓陳炯明援閩,自然是希望他能搞些地盤,發展部隊,有了地再有了兵,他老孫也不用在廣東受桂係這幫土匪的氣了。於是,孫中山越是覺得廣東的空氣不利於他,就越是希望陳炯明能趕緊打出一片天來,看到陳炯明居然在潮汕一帶躑躅不前,當然有些心急,一個勁地催陳炯明進兵。打仗這個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把諸事料理停當,貿然進兵隻能把手裏頭這點有限的本錢全賠光,陳炯明這個前線指揮者當然比孫中山更了解實際情況,因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直拖了6個月,陳炯明認為時機成熟,才於6月全力進攻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