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新桂係篇(11)(1 / 3)

蔣介石且先休提,時機未成熟,他才懶得蹚這渾水。而胡漢民又是素性耿介,連李宗仁都說他是個守正不阿、有守有為的君子,但同時氣量褊狹,他既然跟汪精衛在刺廖案中結下了梁子,照他的性子,自然不會蛇鼠兩端,因此,一連三次閉門謝客,擺出一副不與汪精衛為伍的架勢。至於西山會議派,則更有意思了。李宗仁在黨內素無根基,左右都不靠,但他又想在黨權上插一腳,思來想去,唯一可能的盟友就是非主流已久的西山會議派。西山會議派自從被蔣汪合力罷黜之後,這幫元老就一直鬱鬱不得誌,即便兩邊都分共了,也不見絲毫和解的跡象。一方需要盟友,另一方寂寞難耐,當然是幹柴烈火,一點即著。李宗仁到上海是第一次見到西山派的元老,然後王八看綠豆,對了眼,一見鍾情,以至私定終身。李宗仁認為他們是“一批年高德劭的老同誌,為人正派,名利之心頗淡泊,頗有令人尊敬之處”,而西山元老則也“對這樣一位戰績輝煌但安守本分的將領,殊表敬愛之意,處處表示好感,存心拉攏”。西山會議派決意拉攏李宗仁,而又與汪精衛頗多舊怨,結果可想而知。

上海一行,胡漢民躲讓,而西山派則咄咄逼人,要汪精衛下野謝罪,汪精衛算是徹底鑽進了李宗仁的圈套了——黨魁?想得美!

冤家宜解不宜結

老蔣下野,原本是汪精衛重新奪回國民黨黨魁地位的大好時機,而汪精衛呢,也確實是這樣認為的,但是,半路殺出個李宗仁,喊著國民黨全黨團結的高調,生生把寧漢合流搞成了寧漢滬合流,悲哀的是,汪精衛還真能去應這茬。這下好了,汪精衛著了李宗仁的道,本來已經被邊緣化,壓根就不用再搭理的西山會議派突然跳出來攪局,拿著最先嚷嚷反共的雞毛當令箭,一轉臉,從國民黨的分裂分子變成了反共英雄,而汪精衛反倒成了黨奸罪魁,幾有被圍攻之勢,形勢變化如此,真真讓人覺得可笑。其實本來事情非常簡單,寧漢之間的恩怨就寧漢之間自己解決,壓根無需搭理上海那幫成天吃飽了飯沒事幹就想撈個機會蹦躂兩下的西山派老政客,但是,汪精衛著實蠢得可笑,看見南京貼了幾個反對的標語,李宗仁也沒給個台階,就一時耍性子跑上海,卻沒料到,這就上了李宗仁的套。其實,正如李宗仁所說,搞政治的,哪有人人擁戴的道理?忍得一口氣,就待在南京解決問題,李宗仁真能吃了他不成?就算要黨內大團結,也該是跑南京大團結,幹嗎跑到上海搞什麼大團結?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汪精衛這個人,確實很多時候都是不著四六,愛權而又不會弄權,如今大好局麵擺在眼前,居然就被李宗仁略施小計,生生把煮熟的鴨子搞飛了。汪精衛在上海碰了一鼻子灰,誰都不給他麵子,無奈隻好提出在上海召開四中全會預備會的請求,甚至還邀請蔣介石參加——蔣介石能理他嗎?於是,從11日到13日,一連三天,開談話會。會上的情況大概是這樣,上海的西山派和南京的右派抓著汪精衛曾跟中共關係密切的小辮子,不依不饒,嚷嚷說跟共產黨關係密切的,不準進中央黨部;汪精衛應立即下野謝罪。寧滬雙方一哄而上,汪精衛瞬間被搞得七葷八素,萬般無奈,也隻好在13日宣布下野,還假惺惺地表示“防範共產黨過於遲緩,請求處分”。

最後,寧漢滬三方搞了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簡稱特委會,選出32個委員,各門各派,蔣係、胡係、汪係包括西山派,均名列其間。最後特委會搞出了個寧漢滬合流後的國民政府,推舉譚延闓當國民政府主席,下設政委會,汪精衛和胡漢民均列名常委,而在新組成的軍委會中,汪精衛、胡漢民和蔣介石也都榜上有名。表麵看起來,特委會確實是符合黨內大團結的要旨,但是,真實情況是,國民黨三巨頭中,胡漢民和蔣介石壓根對特委會就不感冒,當然沒興趣去捧新桂係的場;而汪精衛,相繼在寧滬碰了釘子之後,知道自己被涮了個一幹二淨,心情不爽到了極點,光想著罵街了;而真把特委會當盤菜的,也不過就是新桂係、西山派以及得了大便宜的譚延闓、孫科等人。

當然了,雖然特委會是新桂係自己搞給自己看的玩意兒,和者寥寥,但考慮到李宗仁入黨不足四年,統一八桂方始兩年有餘,就已經接連挫敗蔣介石汪精衛,控製了中樞,躥升速度之快,實在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此次重挫汪精衛,估計是讓外界眼鏡碎了滿地,從黨內根基來講,李宗仁四兩拔千斤,巧妙應用了汪精衛輕敵自傲的心理特征,將黨權巨人汪精衛撂倒在地,這等手段,實是令人歎服。汪精衛此前沒把李宗仁放眼裏,滿以為黨魁之位手到擒來,沒想到李宗仁一點不比蔣介石差。汪精衛吃了這麼大一虧,當然不能善罷甘休,也再顧不得自己的形象,拿出了潑婦般死纏爛打的路數,回到武漢之後,宣布成立武漢政治分會,而對特委會則不予承認,還煽動唐生智起來造反。特委會成立的時候汪精衛可也在場,當時跳出來罵兩句街或者幹脆憤而離席倒還像個爺們樣,現在事完了之後跑到武漢說不承認,不是自己抽自己耳光嗎?一個本來看起來還表麵光鮮的所謂黨的領袖,現在搞成了個潑婦樣,真是夠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