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不給麵子的隻是武漢,馮玉祥和閻錫山倒還好歹裝裝樣子,一路無事,抵達北平。7月6日,為了表表功,做做場麵,老蔣率一行人等到西山碧雲寺祭奠總理陰靈,此間,老蔣突然拿出了奧斯卡影帝級別的表演功力,給大家扮了出哭靈好戲——精彩度直追越劇名角徐玉蘭的《賈寶玉哭靈》,李宗仁冷眼旁觀,當然更是極端鄙夷。戲演完了,接下來就得開會,而會議的主題當然是毫無懸念的裁兵。事實上,在此之前,老蔣已經為此做足了鋪墊,比如,在6月12日,老蔣就假惺惺地表示將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之職,意圖以此為要挾,逼迫各派交出兵權,結果當然是冷場一片,那仨都愛搭不理,老蔣這才在17日表示打消辭意,要將軍事負責到底;後在6月20日,小舅子宋子文在上海召開經濟會議,囉唆一堆,無非是國家財政困難,養不起那麼多兵,速求各方裁兵之類,甚至,老蔣還緊鑼密鼓地調動起了媒體,為裁兵打造聲勢;鋪墊完了,北平的這次善後會議當然要動真格的了。
老蔣首先拋出一份方案,說全國300個師,要大裁特裁,裁成50個,然後全國分12個區,各集團軍各控製一個區,按比例保留軍隊。大家當然不是傻子,集團軍有4個,軍區有12個,12-4=8,那另外八個軍區怎麼辦?還不得是老蔣仗著自己中央的名頭去打理?老幾位避實就虛,開始漫無邊際地東拉西扯,結果一連開了四天會,大家各說各的理,各訴各的苦,到最後也沒議出個所以然,當然,這就意味著老蔣A方案破產了。7月11日,幾位接著在湯山開會,兩天後老蔣又拋出了B方案:一、軍隊以師為單位,留國防軍50至60個師;二、全國軍隊統一編製,打破原建製,各軍軍官輪調中央軍校訓練,在全國設置幾個大的練兵場,各師編成後分期調集訓練;三、撤銷各集團軍總司令,各集團軍總司令到京師供職。老幾位當然不傻,在亂世混靠的就是嫡係部隊,這麼混編整訓之後,還有嫡係可言嗎?至於去京師為官,明擺著就是要各位去當人質,所謂離窩毀巢,幾位當然不樂意。於是幾位再次開始訴苦,甚至閻錫山還援引新近新疆發生的楊增新被刺事件,說邊疆不安穩,裁兵須從長計議,最後囉唆半天,還是沒議出個所以然。最後,會議不了了之,大家各走各道,北平遂人走茶涼。
善後會議未能善後,老蔣當然不會就此收手,回南京之後,繼四中全會後開了個五中全會,議論半天,最後無非是撤銷政治分會、各派首腦去南京任職。毫無懸念的是,各派首腦再次以各種理由——馮玉祥接著生病,閻錫山接著休養,而李宗仁更絕,沒任何理由——不去南京供職,至於裁兵嘛,幾位權當沒聽見。如此這般之後,老蔣見各位大佬油鹽不進,不願就範,發出最後通牒,年底在南京召開編遣會議,並再次在媒體上大肆造勢,各派頭目見群情激奮,倒也不便相阻,隻好在12月下旬陸續抵京——當然,氣色想必不太好看。
上次群聊沒聊出個所以然,老蔣這次決定換個方式,改私聊。先找馮玉祥去泡溫泉,問他怎麼辦,馮玉祥倒也不客氣,說要裁弱留強,裁無功留有功,拋出一個方案,說一二集團軍各編12個師,三四編8個師,其餘留8個師。老蔣表示煥章兄所言極是,到會上你就這麼說,我挺你。12月26日,預備會召開,馮玉祥大大咧咧地把他的方案說了出來——結果還用說?當然遭閻錫山和李宗仁圍攻唄,而表示要挺他的蔣介石則讓何應欽出來說了些不鹹不淡的套話,壓根就沒一點挺他的意思。其實想想就知道,馮玉祥這方案把自己跟中央擺一個位置上,老蔣居然還能說挺好,不是陷阱能是什麼?老蔣又不是二百五,也就是想看戲罷了。馮玉祥一時利欲熏心,上了蔣介石的套,又羞又惱,急火攻心之下遂再次告病。整完了馮玉祥,接下來輪到閻錫山,由何應欽出麵,設宴相邀,然後問怎麼辦,閻錫山聰明,不願得罪人,搞出了個令人拍案的方案,說一二兩個集團軍各編10個師,三四編8個——到這也就平平,妙的是後麵,說地方雜牌編6至8個師,而這些雜牌就歸中央了。瞧瞧,多麼八麵玲瓏一人兒啊,怪不得李宗仁跟他初次見麵就說他工於心計,這麼妙的方案,這麼不得罪人,還不自己吃虧的方案,也就虧精明到了極致的閻錫山想得出了。
於是,1929年1月1日,編遣會議正式召開。席間老蔣就拿馮閻提出的方案討論,大家夥當然表麵裝著樂意編遣,但實際又是能拖則拖的架勢,所謂議而不決,不一會兒馮玉祥拒絕參會,閻錫山跑蘇錫常鎮一帶遊山玩水,而李宗仁更是會上裝瞌睡,不置一詞。拖拖拉拉開了一個月的會,當然,沒能議出個大家都接受的方案,各派都是麵和心違,使出拖字訣,到最後,馮玉祥說剛打完仗就說編遣傷感情,還是等一等,李宗仁說得更妙,說快過年了,再不休會,大家要在路上過年了。老蔣見各位興致索然,也知道拖下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了,於是,編遣會議再度不了了之。照中國人辦事的邏輯,文鬥完了,接下來就該武鬥了——那麼,誰是老蔣第一個下手對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