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新桂係篇(14)(3 / 3)

天生老大

毫無懸念,蔣介石最先盯上的是李宗仁,原因很多,但最關鍵的,恐怕是在這三個藩王中,李宗仁是蔣介石最有力的競爭者。馮玉祥是個狠角色,也稱得上精明,在三個藩王中實力最強、資曆最深、名號最響,但是,馮玉祥即使戰鬥力固然可觀,但他終究隻是個舊軍閥,他有無法克服的局限性。馮玉祥最大的弱點也是他最大的優點,那就是講究實際,一切從利益著眼,事實上,馮玉祥能混到今天,靠的就是這個。但是,利益分大利與小利,分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馮玉祥的問題在於,他往往將重心放在眼前利益上,而忽略遠期利益。當然,這是時代決定的,在北洋時代,不關注當下,就意味著失去未來,馮玉祥摸爬滾打多年,最知道的道理就是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正因為如此,馮玉祥才動輒改換門庭,成為名聲頗為不雅的倒戈將軍。蔣介石了解馮玉祥,事實上,在裁兵會議的試探中,蔣介石就已經擺了馮玉祥一道。馮玉祥是個為了利益直來直去、不留後路的人,但是與之同時,馮玉祥也是個見利忘義的人,隻要有好處,他就什麼都能幹,這種人當然隻是表麵可怕罷了。

與直眉楞眼的馮玉祥不同,閻錫山則是個圓滑到了頂點的人物。閻錫山可說是中國傳統官僚的典型代表,八麵玲瓏,機巧乖滑,有心計,有城府,讓人摸不透。閻錫山絕對不可能被人擺一道,因為他太聰明了,聰明到你在想什麼,他都能猜得到,即便是狡猾如蔣介石,也休想占到他的便宜,而相反,他在想什麼,你卻很難猜得透。閻錫山就是這樣四平八穩的人物,絕對不會犯下什麼致命的錯誤,也永遠不要指望你能一拳就將他擊倒,看起來似乎閻錫山很不好對付,但是像閻錫山這樣的人物,也有他的致命缺陷——那就是他永遠在趨利避害,永遠在給自己留後路。要想真正在亂世稱雄,光會保存實力是不夠的,還得在要命的關節上豁得出去,閻錫山豁不出去,所以他隻是個出色的守成之主——閻錫山很難被搞垮,但是與之同時,隻要你足夠能耐,他也很難搞垮你。

不管是馮玉祥還是閻錫山,雖然他們混到今天都不是偶然,都有各自的法寶,但是,要論爭奪亂世之中的頭把交椅,他們則各有難以克服的缺陷,因此,他們雖然都稱得上一時俊傑,卻還不是老蔣真正的對手,而在三個藩王中,老蔣真正的對手恰恰是那個論資排輩需要叨陪末座的小字輩——李宗仁。李宗仁本是個排長出身的小人物,沒有雄厚的家世背景,也沒碰上能助其騰飛的貴人,他能走到今天這步,完全是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如果說李宗仁有什麼運氣的話,那就是上天給了他很多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如果不是李宗仁這般的豪傑,縱有機會又有何用?

李宗仁真正成為能在廣西擁一席之地的實力派人物,自然是孫中山援桂之戰後,彼時舊桂係老大陸榮廷被逐,桂軍群龍無首,及至陳炯明炮擊總統府,廣西乃天下大亂,而李宗仁正是借著這個機會,退入山林,招兵買馬,廣納英傑,一年內連升三級,成為廣西新貴。事實上,廣西局勢如此,並不單是給了李宗仁機會,機會是平等的,見者有份,但是,真正能迅速崛起的小字輩,也僅是李宗仁一人,而這當然不再是偶然。李宗仁其人寬宏能容,老成厚道,見之可親,退入山林之後,不論誰來投他,他都傾心接納,而同樣,不論誰要離去,他也都放任自流,為將治軍,紀律嚴明,又能與普通士兵共甘苦,因此,不論將士,都對其欽服有加,這自然是李宗仁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當然,真正能體現李宗仁恢弘氣度的,還是與黃紹竑相交一事。黃紹竑於危難之際投奔李宗仁,而李宗仁善意接納,即是如此,便是理所應當的上下級關係,背之不義,然而陸沈相爭之時,黃紹竑不甘寂寞,意欲另謀出路,投奔沈鴻英,而這,則是某種意義上的背叛。然而,李宗仁並不以此為忤,反而耐心地為其分析局勢,研究出路,甚至,還表示願意在其攻打梧州時出兵相助,恩義如此,即是黃紹竑不受羈縻,也頗是感動。而後在廣西的統一戰爭中,討賊軍和定桂軍旗號分明,矛盾重重,也同樣是李宗仁壓製了軍中的不滿情緒,才使得李黃聯盟得以維係,不至半途分崩。最後黃紹竑能在討賊軍聲勢全麵壓倒定桂軍的情況下甘心認小,不爭老大,不得不說是李宗仁攻心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