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新桂係篇(21)(1 / 3)

民國以來,一批又一批前仆後繼的政客高唱革命救國的高調,但是細細分析起來,他們究竟是在救國還是在誤國呢?成天無理攪三分,唯恐天下不亂,為了個人地位鉤心鬥角,明爭暗鬥,還美其名曰革命救國,這救的是哪門子國?救國救到現在,老百姓被折騰到現在,苦也苦了,窮也窮了,結果日本看著民國亂哄哄,在偷著樂!偷著樂的同時還敢用幾千關東軍發動事變,而更可氣的是,這樣無厘頭的所謂事變居然大獲全勝!而我們革命救國的同誌何在?不想著如何把日本打出去,倒是先想著怎麼借著這個機會在內鬥上加碼,好讓競爭對手滾蛋。當事者張學良,這個中原大戰後忝列民國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的風流少帥,還敢再娘們兒一點嗎?掌權者蔣介石,除了繼續讓張學良愛咋咋的,然後在國聯大佬麵前痛哭流涕,還幹了什麼?指著國聯的友邦來幫忙收複中國的河山嗎?做春秋大夢去吧!

東北事變後次日,蔣介石喊出了“罷兵歇爭,共赴國難”的口號,既然老蔣先唱了高調,當然反蔣派就得回應,兩天後,廣東作出了回應,說“如蔣中正息兵下野,粵方自動撤銷政府,雙方合作,一致對外”。很好,雙方都亮劍了,挑了事的蔣介石說要化事,而表示要一致對外的反蔣派卻以老蔣下台為前提,都在自己抽自己耳光。當然,打是肯定不會打了,現在必然是談判,當然核心問題不能是共赴國難,那玩意兒隻是個對外的幌子,爭論焦點當然落在了蔣介石的個人地位上。胡係分子因為胡漢民被軟禁的奇恥大辱當然不能放過蔣介石,而一開始熱衷和談卻被蔣介石擺了一道的陳濟棠自也懷恨在心,而一心希望恢複自己在廣西統治地位的李宗仁也不在話下。然而,在一窩蜂要求蔣介石下野的廣州政府內部,卻還是有人卓爾不群,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汪精衛。

大家切莫認為汪精衛是急公好義,真是以共赴國難為己任,事實上,這是汪精衛學乖了,在跟老蔣鬥法屢屢受挫之後,吃一塹長一智,明白事兒了。蔣介石如今當然日子很不好過,雖然他已經作出了諸多讓步,先前被開除黨籍的新桂係諸人已經恢複了黨籍,胡漢民和李濟深也被釋放了,但是廣東方麵壓根不吃他這套,依然群情激昂地要求其下野——蔣介石這麼慘,汪精衛不正好逼他下台,然後順利登基嗎?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首先,對蔣介石知根知底的汪精衛知道老對手到底幾斤幾兩,以往的經驗告訴他,蔣介石就算一時擋不住排山倒海的輿論攻勢而暫時下野,他也依然還是蔣介石,適當時候依然可以複出;其次,即便蔣介石真的一蹶不振,黨魁的位置真能輪到汪精衛來嗎?廣東現在的反蔣派可是胡係分子掌權,到時候鹿死誰手還說不定呢。既然蔣介石不會真的被擊垮,就算被擊垮,受益人也未必就是汪精衛,那麼汪精衛憑什麼還一定要蔣介石下野呢?為他人做嫁衣,汪精衛可沒那麼蠢。所以,汪精衛的考慮是,如今老蔣正處於風暴中心,他小汪正是最具政治價值的時候,如果他願意投懷送抱,蔣介石能推卻這等盛情嗎?這不就對了?汪精衛送蔣介石一個人情,然後蔣介石再投桃報李,雙方各取所需,豈不是皆大歡喜?

當然,汪精衛隱藏得很深,不到關鍵時刻,他是不會顯露出自己的本來麵目的,也因為此,廣東方麵才派了汪精衛作為代表團團長赴滬談判。汪精衛當然是為了自己來跟蔣介石談判的。然而,於10月17日興致勃勃跑去談判的汪精衛剛去就發現自己熱臉貼了冷屁股,因為壓根連談判對手有哪些都不知道,蔣介石原先打算讓胡漢民作為南京方麵談判代表的,結果胡漢民死活不同意,結果導致了寧方談判連個代表名單都沒確定。蔣介石倒是想得挺美,讓胡漢民本人出來代表南京斡旋,胡漢民是何等樣人?何時對別人低過頭?胡漢民可是鐵骨錚錚的硬漢,這是有口皆碑的,哪裏是汪精衛這等水性之人能比的?結果,拖拉了小半個月,談判才在11月1日正式啟動。

汪精衛果然上來就代表自己談判了,他拋出了兩個提案,核心是改革中央政府體製,限製蔣介石權力,但對於蔣介石是否下野的問題,汪精衛則語焉不詳。蔣介石何等精明?當然立即聽出了汪精衛的弦外之音,汪精衛跟這說半天,其實就是想分杯羹嘛,既然是這個意思,他蔣介石倒要端端架子了。11月2日,蔣介石表示,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廣東政府要是行,我們南京政府就下台,讓你們上,如果你們不行,就給我消停點,聽我的。蔣介石明擺著在轉移話題,廣東方麵要求的是他個人下野,如今蔣介石玩了個文字遊戲,扯東拉西一番,變成了南京政府集體下野問題,言外之意是,你們廣東成立政府壓根不是對我來的,而是對南京政府來的——你們另立中央,居心何在?蔣介石倒打一耙,當然讓廣東方麵肺都氣炸了,陳濟棠、李宗仁幾個連聲要求代表團不可退讓,甚至還打算一旦談判破裂,就要立刻出兵,並且兩邊都已經開始進行準備工作。談判當然不會破裂,汪精衛壓根對蔣介石下野一事沒有興趣,而蔣介石當然也不會永遠端著架子,最後在各界“關懷”之下,談判成功,汪精衛對南京政府改組的要求得到了通過,但廣東政府屆時取消,而具體如何改組則等到國民黨四大來解決,至於蔣介石下野問題,則隻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