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情緒的就是蔡廷鍇,先日的小弟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但是老大卻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依然執著地搞一言堂,這自然打擊了小弟的積極性。以此次事件而言,其實蔡廷鍇對反蔣是持保留意見的,他認為公然反蔣隻能是死路一條,在如此窘境下,他的意見是,不妨學粵桂兩係,同樣抬出胡漢民,搞個三省一體的自治同盟,造出福建的半獨立局麵。因此,在陳銘樞回國之前,蔡廷鍇就壓根沒提反蔣一事,隻是借助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戰累積的名聲,用抗日當招牌,聯絡粵桂兩派,廣造聲勢,以此與蔣介石抗衡。應當說,蔡廷鍇的路子是對的,當時也確實博得了些外界的同情,然而,這一切都在陳銘樞回國後被推翻了。蔡廷鍇覺得陳銘樞不尊重他,為此牢騷滿腹,要是蔡廷鍇一時鬼迷心竅,難免就重蹈當年韓複榘的覆轍。陳銘樞真該去謝謝菩薩,蔡廷鍇不滿歸不滿,但畢竟對老上司感情深厚,盡管老蔣又使出了當年對韓複榘的那一套,但蔡廷鍇絲毫不為所動。
當然,蔡廷鍇意誌堅定,不代表十九路軍的其他人也願意不計得失地追隨陳銘樞——在蔣介石的銀彈攻勢下,十九路軍的一些將帥難免就出現了動搖的跡象,如此一來,閩變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接下來無非是走個過場:1933年11月20日,箭在弦上的陳銘樞、李濟深等人宣布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改換國號國旗;此後,粵桂兩省為了撇清關係,一眾大佬聯名通電,指責閩方分裂國家;嗣後,蔣介石抽調原在剿共的十萬大軍前往鎮壓;大敵當前,內部不穩,很快,自北伐以來就聲名赫赫的十九路軍即分崩離析,自此退出曆史舞台。1934年1月底,閩變未及兩月,遂告全麵失敗,閩方要人也紛紛出國。
閩變被李宗仁稱為“可笑的小政變”,但是這次可笑的小政變一度可能對時局造成重大影響——如果紅軍能適時跟閩方合作,或許有機會打破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可惜時機稍縱即逝,未能把握機會的紅軍終不免走上長征的艱難道路。紅軍被迫長征,事實上就意味著所謂安內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收官階段,黨外之敵既除,黨內各方自是人心惶惶,而李宗仁,也不得不加入另一次可笑的小政變了。
兩廣事變
天塌了
蔣介石對江西蘇區連續發動五次圍剿,在前四次铩羽而歸之後,第五次終於走對了路子,找對了方向,從1933年9月開始,曆時一年,國軍穩紮穩打,層層推進,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終於擊敗了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堅定不移實施關門主義、陣地攻防的紅軍。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別無他法,隻得實施大規模戰略轉移,史稱長征,而所要突破的第一道防線,很不巧的就是粵桂兩省。李宗仁對反共這事,向來比誰都積極,這從北伐之初極力抵製中共黨員在桂軍任職、寧漢對立時充當清黨急先鋒、重掌廣西後大力清鄉等事可見一斑,但是,這次紅軍要路過廣西,李宗仁卻犯起了嘀咕。
李宗仁之所以犯嘀咕,說穿了,也不過還是老問題,擔心蔣介石唄。在李宗仁的回憶錄裏,充滿著對自己一貫反共的自我標榜——當然,主要是要為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給自己撇清關係,而對蔣介石的反共路線,卻橫挑鼻子豎挑眼——主要是暗示蔣介石須為國民黨的失敗負責。李宗仁對蔣介石反共的質疑大部分都很喜感,什麼養寇自重啦,玩火自焚啦,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不知道一度被老蔣逼得很慘的中共要對李宗仁這些奇談怪論作何感想。這次蔣介石對紅軍進行圍剿,好不容易取得了成效,李宗仁又有話說,他的意見是,蔣介石對蘇區的包圍圈出現了嚴重的戰略失誤,他認為應該把紅軍突圍的缺口放在東南沿海一帶,設法將紅軍驅入海內,而不是將紅軍往西麵的內陸方向驅趕。乍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西麵的回旋餘地也確實比東麵要大得多,但是這種看法實在經不住推敲——首先,東南各省是老蔣的錢倉糧倉,蔣介石怎麼可能願意讓紅軍虎入羊群?更何況,要是控製不好,紅軍可能將直接威脅國民政府的大本營——巧的是,毛澤東曾經在閩變時提出要跳出蘇區、縱橫江浙。其次,即便蔣介石願意如此,李宗仁和陳濟棠願意嗎?他們願意老蔣將大量中央軍布置在粵桂一線嗎?
李宗仁確實對蔣介石的戰略布置有意見,但他有意見的原因,不是他在回憶錄裏說的這些東西,而是他生怕中央軍以追剿中共為名,行假途滅虢之實。李宗仁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後來在貴州、四川等地所發生的一切也驗證了他的判斷,隻是他這種擔心,實在不足為外人道罷了。李宗仁當然不單是有政治敏感性,更重要的是,他能妥善處理這樣棘手的問題——李宗仁是怎麼做的呢?紅軍前來廣西,其意不在常駐,而是過路,但是追剿的中央軍可能就是相反了,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讓紅軍盡速離境,以免節外生枝,於是,在李宗仁授意下,白崇禧演了出讓道送客的戲碼——甚至白崇禧還為此編了個九字訣,所謂“不攔頭,不斬腰,隻擊尾”。在桂係的一手策劃下,紅軍壓根就沒遭遇任何實質性的封鎖,隻用了十多天就順利通過了桂境。桂軍這樣對紅軍送大禮,蔣介石當然很火大,他要追究起來,桂係該如何應對呢?這就看李宗仁閃轉騰挪的本事了。李宗仁當然不能承認自己沒出力,他得向黨國保證自己是出了大力的,為此,他不惜捏造了所謂七千俘虜的事實,拍電影,拍電報,大肆造勢,老蔣明知李宗仁在演戲,但無奈李宗仁演得太逼真,也隻好作罷。這還沒完,李宗仁為了表明自己剿共的堅定決心,在紅軍通過桂境之後,讓桂軍前去貴州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