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新桂係篇(25)(3 / 3)

唐生智當然不是當冤大頭來的,而是出風頭來的,剛出任指揮官那陣,天天對外慷慨激昂發表講話,言必稱城在我在,城亡我亡,搞得一批不明究竟的還真以為唐生智做好了殉國的打算,以為一世英雄要橫空出世了。結果唐生智當然知道風頭誠可貴,性命價更高,頭腦發熱隻是一時的,清醒過來之後,他當然立即明白南京是龍潭虎穴,稍有不慎,小命就可能不保,但是船都上了,樣子還是要做。喊喊口號在所難免,更狠的是,為了擺足架勢,他還命令將撤退用的船隻全數交給36師保管,總之,看起來就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當然,決心拚死一戰的隻是普通士兵,他們才是冤大頭,事實上,長官欺騙了他們,唐生智不但是自己留了後路,準備了撤退的小火輪,甚至大部分高級軍官也都預留了撤退用的船隻。要是這幫士兵知道其實最高統帥蔣介石都沒說要死守,還留了個下令撤退就能撤的活口,而唐生智卻耍起了如此花槍,估計他們非把唐生智大卸八塊不可。當然了,戰前通過這種手段以固軍心本也無可厚非,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實在是要給小唐的人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南京保衛戰從一開始就透露著詭異的氣息,先是老蔣明知不可守也要守,如今剛守了7天,戰事還沒咋的呢,老蔣突然下令說撤吧。蔣介石為什麼突然又改變主意說要撤了呢?作為最高指揮官,在如此嚴肅的軍事場合,朝令夕改,讓人摸不著頭腦,不得不說,蔣介石實在是一塌糊塗。最一塌糊塗的倒還不是蔣介石,而是唐生智,此公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這聲撤退令,在確認無誤,召集高級軍官簽字畫押之後,撇清了自己的責任,然後就急急忙忙、不管不顧地逃命去也。

當官的預留了船隻可以逃,當兵的怎麼辦?有些不明究竟的還在傻乎乎地進行無謂的抵抗,殊不知最高指揮部已經下令撤退了,而有些盯長官盯比較緊的總算是逮著了機會,看到長官往下關跑——在那留了船,這幫人跟著長官一塊兒跑,很快下關便人滿為患。結果防守此處的宋希濂36師根本沒接到唐生智撤退的通知,還以為這幫人都是逃兵,不管三七二十一,開火再說,結果一堆擠在下關的,被踩踏而死的不計其數,被友軍誤殺的也不計其數。而在長江北岸的胡宗南,也沒接到通知,看到江麵有船,也以為是潰兵,也開槍了,一直到唐生智逃到北岸見到胡宗南才停止射擊。總而言之,這場所謂保衛戰沒被日軍幹掉多少人,在倉皇撤退的過程中倒是因各種原因被自己人殺了不少,而唐生智,在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些無關痛癢的豪言之後,把士兵本來可以使用撤退的船隻收繳之後,居然自顧自逃命而根本沒有進行任何有序的撤退組織。唐生智開溜不犯軍紀,他接到了上峰通知,沒人能追究他的責任,但是因為他的不負責任而枉送了性命的國軍將士該怎麼算?

南京保衛戰從頭到尾都是一場鬧劇,本來根本就不該存在的戰役因為蔣介石想賭一把而變成了現實。悲哀的是,當守城軍士真的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後,蔣介石又想一出是一出突然在大局依然平穩的情況下下達了撤退令。最高指揮部將軍令當成兒戲,而南京指揮官唐生智拿部下的性命當成自己出風頭的工具,在出完風頭之後,屁股一拍就不見影蹤。如果光是鬧劇倒還不足以讓我如此激動,畢竟民國曆史上的鬧劇數不勝數,真正讓人激動的是,這場鬧劇完了之後,接下來上演的是慘劇,而這場慘劇上演完了,過了若幹年,居然慘劇製造者臉不紅心不跳地說你們在胡扯,你們在捏造事實。

淞滬會戰讓我們損失了近半的精銳,但是,畢竟是戰死,以身殉國,死得其所,然而,所謂的南京保衛戰,死掉的大部分都是因自相踐踏,友軍誤傷,這樣的死法實在讓人難以開顏。這兩戰一打,毫無疑問,國軍的抗戰士氣下滑到了最低點,而日軍的士氣與之同時,卻達到了最高點,我們從指揮能力、武器裝備、戰鬥素養等方麵,似乎都與日軍存在明顯的差距,那這場仗我們怎麼才能打下去?怎麼才能讓廣大同胞相信,我們有機會贏得這場戰爭?毫無疑問我們需要一場能打出血性、打出氣勢的勝仗,在此之前,林彪所率的八路軍115師已經在太原會戰中利用伏擊創造了一個平型關大捷,現在,這個任務則要交給駐守第五戰區的李宗仁。

徐州會戰

長腿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