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新桂係篇(27)(1 / 3)

一同進攻徐州的有三支部隊,華東日軍在津浦線南段遭遇了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如今非但無法前進,還被遊弋於側背的31軍等部隊騷擾得不甚其煩;而板垣師團更是可悲,先是進攻臨沂時被實力名氣都遠遜於己的龐炳勳拖得進退不得,而後更是在張自忠率部趕到後一度被裏外夾擊,打得狼狽不堪;相比較友軍進退失據的窘境,磯穀師團當然情況好得很,由於當麵守軍韓複榘要保存實力,磯穀師團一路輕鬆愜意,截至目前,未遇任何阻滯。日本軍人有很強的榮譽感,好處是頑強堅定,不管麵臨怎樣的局麵,都會在那種與生俱來的自尊驅使下堅守到最後一刻,因此,跟日軍作戰,永遠不要指望他們會投降,日軍作戰的結果隻有兩種,一種是獲勝,另一種是玉碎;但硬幣總有兩麵,日本軍人有自信夠頑強,但是自信頑強過了頭,則就成了缺點。此次的磯穀師團便是如此,在華北戰場一路走來,誠可謂是所向披靡,一路坦途,如今更是信心爆棚,尤其看到友軍的狼狽樣之後,更是覺得救世主角色舍我其誰。

按照正常邏輯,磯穀廉介自然是應該等待友軍整頓完畢,而後三路並舉,互為犄角,然後可收全效,但是磯穀師團在連戰連勝之下正是信心滿滿,根本沒將中國守軍放在眼裏,自然也就不管是不是孤軍深入,先深入了再說。長驅直進的磯穀師團自然不會永遠順風順水,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便是駐守滕縣的川軍王銘章師——隸屬鄧錫侯部。光聽川軍這個名號,似乎實在是難以跟強有力這樣的字眼聯係在一起,但事實就是如此,磯穀師團在1938年3月14日開始進攻滕縣,火力之猛實是讓人難以招架,但是,王銘章師長愣是堅守了三天,後因事不可為,而拔槍自戕,壯烈殉國——不要小看三天,要知道當年日軍在進攻上海時都叫囂三天搞定的。小小一個滕縣居然讓磯穀師團大費周章,而且負責防守的還是戰力素稱薄弱的川軍,這無疑再次讓外界跌破了眼鏡。

在滕縣遇阻的磯穀師團就像是一個總是兩三個回合就擊倒對手乃至有些意興闌珊的拳手突然遇到了個能交手十合以上的對手——雖然依然是贏,但這樣的贏法顯然更有成就感,因此,磯穀廉介非但不會知難而退,反而更想接著往下看了,作為一個有榮譽感的軍人,他顯然希望遇到的對手好歹夠些分量。磯穀廉介的心態,正好被李宗仁抓個正著,接下來要做的,無非是繼續挑逗磯穀廉介,直至引君入甕——於是,原本被派去支援滕縣戰事的湯恩伯部在李宗仁授意下玩了出誘敵深入。正常來講,即便湯恩伯趕到滕縣已經大勢已去,但也應該且戰且走,步步阻滯,但是,李宗仁的想法是,如照一般戰法,看似拖延了磯穀師團,但卻同時給日軍其餘部隊脫困策應贏得了時間,於戰事全局反為不妙,倒不如直接讓開津浦線正麵,讓磯穀師團孤軍深入,反能贏得一對一單挑的機會。

當磯穀師團費了些時日攻取滕縣之後,突然發現津浦線大門洞開,而在個人英雄主義的誘導下,磯穀廉介認為,該是他建功立業的機會了。磯穀廉介瞄著的是徐州,而至於台兒莊,在他看來不過是主菜前麵的一道開胃菜、正賽前麵的墊場賽,他壓根就認為即便有麻煩,也應該是在徐州,而不是在台兒莊——事實果真如此嗎?接下來要給出答案的是此前在華北戰場屢戰屢敗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前西北軍宿將孫連仲。

日軍入華以來,在攻城方麵屢有心得,尤其是平原地帶,所采用的辦法,無非是三板斧——先以火炮摧毀防禦工事,後以裝甲部隊率先突入,接著步兵緊隨而上。這是一個輪次,要是守軍頑強一點,無非是多幾個輪次罷了。這套戰法看似簡單,但是真用出來確然是威力無窮,就跟水滸中說大蟲捉人一樣,無非是一撲二掀三剪,但是除了武鬆這樣的好漢,扛得住這三招的能有幾人?招法不在多,而在實用,日軍這套戰法在東北、華北和華東戰場都見奇效,自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台兒莊一役中國守軍能有啥突破,磯穀廉介自然也有足夠的資本狂妄。

磯穀廉介的資本是,部眾四萬餘,坦克七八十輛,山炮重炮百餘尊,至於輕重機槍,更是不可勝數,另外還有大批戰機前來助陣。在台兒莊戰役打響之前,磯穀師團便以猛烈的炮火摧毀了徐州一帶的交通幹線,擺出一副單挑的架勢。3月24日,台兒莊戰役正式打響,毫無懸念,日軍先以猛烈的炮灰轟炸我軍的防禦工事。據李宗仁回憶,在最激烈的時日,每天落在孫連仲陣地的炮彈有六七千發之多。而後,坦克開路,進一步摧毀我軍的防禦工事,等到差不多了,步兵再緊隨而上——一切都是劇本裏寫好的。根據日軍經曆過的劇本,接下來中國守軍無非是稍作抵抗,而後棄城而出,接下來日軍便能占領城垣了。

但是,有道是吃一塹長一智,駐守台兒莊的孫連仲部也不是第一次跟日軍交手,連番惡戰之後,基本摸清了日軍的路數,於是,也便有了改寫劇本的能力。其實也沒有什麼十全妙法,無非是以血肉之軀來對抗敵軍的坦克大炮,以必死的決心來與日軍進行血戰罷了,所謂“一夫搏命,萬人難當”,更何況是孫連仲部全體搏命?孫連仲改寫劇本的關鍵,就是不懼犧牲的膽色,就是血戰不退的勇悍!在孫連仲部全員用命之下,日軍猛攻三日,方才得以進入台兒莊城內——當然,既是血戰,我軍的損失自毋多言,孫連仲部此時已經損失部眾逾半,而在日軍的凶猛攻擊下,更是漸有不支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