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師團自然不是浪得虛名,據險死守,施放毒氣,我軍雖奮勇向前,然終不免損失慘重。白崇禧見強攻不見成效,改為迂回進攻,令李品仙師團抄襲後路,反攻太湖、潛山,掐斷第6師團的長江補給線,又命令正麵守軍28軍和84軍等部進行猛烈進攻,意欲將第6師團圍殲於黃梅。然而第6師團的頑強也實在是令人咋舌,在圍攻之下,他們再一次通過施放毒氣等非常手段渡過了難關,此後岡村寧次在九江對麵小池開通了補給線,得到補充的第6師團更是悍勇驚人,發動逆襲後,中方軍隊各部傷亡慘重,連預備隊都用完了還是無法阻止日軍攻勢,隻能退守廣濟。9月6日,第6師團攻占廣濟,獲得了進攻武漢最後一道關隘田家鎮的機會,但此時第6師團在連續作戰後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休整7天後才重新進發,接下來田家鎮作戰就成了武漢會戰的決定戰。
進攻田家鎮的日軍有兩支部隊,一是第6師團今田支隊,他們自北向南,由廣濟向田家鎮發動攻擊,二是波田支隊,他們自西向東,溯江作戰,進攻田家鎮正麵。田家鎮防線的總指揮官是李延年,此公是黃埔一期生,老蔣也對其寄予厚望,將如此重任交付與他,並讓其節製田家鎮周邊所有相關部隊——其中包括對岸的李玉堂第8軍和霍揆章54軍。李延年初時布陣也是堂堂正正,以主力第9師堵截今田支隊,而以57師防禦西側波田支隊的進攻。
今田支隊上來就遇到了大麻煩,其一,天空開始下起了暴雨,導致航空兵無法參與補給和作戰,今田支隊隻能在補給不敷的情況下孤軍作戰;其二,所麵對的對手不單是正麵的第2軍第9師,還包括廣濟周邊的第84軍、48軍和68軍——在此之前今田被告知廣濟周邊已經肅清,但現實是被圍攻。第6師團再度向我們展示了日軍第一能戰是什麼概念,在長達7天沒有空軍支援,麵臨第9師正麵堵截、其餘三個軍側翼進攻的情況下,今田支隊居然生生頂住了中國軍隊連續不斷的進攻,並終於在一個星期後等來了天空放晴,也由此換來了生機。
當然,稻葉四郎在今田支隊苦苦支撐的時間裏也在密切觀察田家鎮一帶防線的漏洞,還真就被他找著了——突破口在田家鎮對岸的富池口。稻葉四郎是怎麼發現這一點的呢?原因是在田家鎮一帶激戰之時,富池口守軍態度漠然,並未以有力一部協助作戰,這說明田家鎮各軍壓根就是自顧自,根本沒有協同作戰!原因是不管是李玉堂還是霍揆章,都跟李延年資曆相仿,戰功相若,名義歸其節製,實際上李延年壓根就沒想過要節製他們!當稻葉四郎發現這一點之後,就迅速抽調部隊配合原先進攻此地的波田支隊發動狂攻,果不出他所料,李玉堂和霍揆章這兩人確實是稍戰即退,並沒拿出拚死作戰的決心——當然,這兩人畢竟還有第9師團需要對付。接下來問題來了,富池口守將李芳郴看見長官撤退後,居然也於9月23日潛逃,結果讓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富池口,而伴隨著富池口丟失,天氣放晴,我方頓時陷入被動。在日軍海陸空三軍齊發、兩路圍攻之下,田家鎮守軍已成孤軍,雖仍然拚死抵抗,但終究擋不住日軍猛烈的炮火,29日,守軍撤退,田家鎮失陷,自此,武漢大門洞開。諷刺的是,田家鎮失陷的罪魁禍首李芳郴居然走了走關係就逃脫了軍法處置。
作為方麵指揮官,最需要的就是當仁不讓、舍我其誰的霸氣,薛嶽的調兵遣將充分展現了這一點,因此才有了萬家嶺大捷,而老蔣著意培養的李延年,則規矩有餘、氣度不足,難以獨當一麵。古之明主用人,強調量才委用,而以薛嶽與李延年二人觀之,帥才與將才之分,確實也足資佐證。
我要立頭功
岡村寧次總算也是稍許挽回了些麵子,雖然在長江南岸被薛嶽打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但在北岸,有了第一能戰的第6師團壓陣,總算是打開了局麵。不過,打開了局麵的第6師團也在連番苦戰之下喪失了持續作戰的能力,雖然田家鎮丟失之後,武漢已經近在眼前,但第6師團已經精疲力竭,最終休整了將近20天才重新恢複行動。當然了,參與武漢會戰的日軍不單隻有岡村寧次的第11軍,還包括東久邇宮稔彥王所率的第2軍——那第2軍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東久邇宮稔彥王,一聽這名就知道來頭不小,事實上來頭確實很大,此公是昭和天皇皇後的叔叔,大小算個國丈。根據日軍原先的戰略規劃,沿淮河兩岸進攻武漢,國丈大人應該是擔綱主攻,但沒想到中國政府真敢玩邪的,決堤放水之後,主攻就成了助攻,更要命的是,由於受到了日蘇在張穀峰摩擦和黃泛區的影響,部隊集結也成了問題,國丈大人立功心切,當然是著急上火。最後,一心求戰的國丈大人還沒等部隊完全完成集結,就率先讓先到合肥的第10師團和第13師團於8月22日開始前進了。具體部署是:南路第13師團從六安出發,進霍山,取商城,繼而攻擊大別山北麓,直逼武漢;而西路第10師團則自六安取固始,掠璜川,據信陽,沿京漢線南下,進而威脅武漢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