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南路軍還是西路軍,第一步當然都是攻取六安,而六安的守將是於學忠,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就知道此公前不久剛參加了徐州會戰津浦線南段的戰事——負責淮河南岸的防守,久戰疲敝之下,於學忠部自然難以抵擋日軍新銳之敵,在六安頑強抵抗3日後,就命令守軍進行有序撤退了。南進的第13師團首先遇到的麻煩是天氣和道路,天氣不用說,正是8月底,最熱的時候,酷日行軍,不免有士兵中暑掉隊,而道路,由於於學忠部在撤退過程中盡可能破壞了道路,因此第13師團的挺進和補給都出了問題,好在直到霍山都沒遇到太多抵抗,麻煩還不算太大。但是,大麻煩很快就要來了,在前方等待第13師團的是國軍精銳宋希濂部。
攻取霍山之後,第13師團開始朝葉家集挺進,而要抵達葉家集,就必須攻取附近的富金山,而在富金山防守的正是宋希濂部。宋希濂是黃埔生,老蔣愛將,其起家部隊是德械師第36師。富金山守軍包括宋希濂71軍兩個師和於學忠51軍的114師,當然,都歸屬宋希濂節製。宋希濂的安排是,將王牌36師擺在正麵守主陣地,114師守左邊,而88師則守右邊。第13師團遇到了硬釘子,富金山其實要說並不高,也難稱陡峭,但畢竟正麵守軍36師是清一色德械,裝備精良,結果,日軍連續進攻10日,補充兵員5次,一直打到9月6日,卻依然還是在山腳下望山興歎。眼見第13師團正麵進攻打不開局麵,東久邇宮稔彥王令第10師團派出有力一部,繞到富金山左翼陣地,準備攻打戰鬥力最弱的114師,希圖打開缺口。負責增援的瀨穀啟旅團出師不利,被88師提前偵知,派了528團設伏拗塘口,結果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瀨穀啟遭遇當頭炮喝,倒是損失了四五百人,無奈隻好沿原路折返。如此這般,第13師團算是被堵在富金山了。
第13師團進攻不利,沒奈何,國丈大人隻好繼續增兵,派出了新到的第16師團前去增援。這下總算見效,宋希濂部死守多日後也傷亡慘重,眼見日軍增加了一倍,自然也守不動了,於是放棄富金山陣地,退守沙窩、小界嶺一線。在第16師團投入到南線作戰之後,戰局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根據日軍的原定計劃,第2軍隻是助攻,其攻擊重心也應該在西路,而大別山北麓的作戰僅僅是以牽製策應為目的,然而,如今第2軍卻已經有一半的兵力投入到了南路上,哪還有攻擊重心可言?那是國丈大人迷糊了?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國丈大人將第16師團投向南路軍,其實頗有些半推半就的意味,岡村寧次的第11軍進展緩慢,這自然讓國丈大人不免有些想入非非,而在第2軍的進攻路線上,怎樣才能最快到達武漢呢?答案是從商城到武漢那條橫貫大別山的公路!將兩個師團投入大別山北麓,實際是東久邇宮稔彥王不甘寂寞,動了立頭功的念頭了。
商城守將是在台兒莊一戰後名震中外的孫連仲將軍,如今日軍給他出了一個大難題——他應該按照原定計劃死守商城嗎?事實上,如果孫將軍選擇了這個方案,則正中東久邇宮的下懷,國丈就希望兩軍主力在商城決戰,一旦決出勝負,那日軍兩個師團就可以毫無阻滯、無比通暢地沿著公路線一路進逼武漢了。幸運的是,孫連仲畢竟久曆戰陣,有很強的直覺,他敏銳地意識到日軍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日軍出動兩個師團真的隻是策應嗎?而在仔細分析之後,孫連仲終於識破了日軍的意圖,策應是假,主攻才是真,既然如此,商城就不能再守,我軍重心應該放在公路兩側,節節抵抗日軍進攻,而不是上來就把部隊拚完。孫連仲果斷放棄了商城,將部隊投入小界嶺防線,由71軍和田鎮南30軍防守沙窩,而由馮安邦防守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