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新桂係篇(31)(1 / 3)

當然了,近衛聲明很有技術含量,尤其防共這張牌打到了各方的痛處——首先是歐美友邦。當時希特勒雖然在歐洲大陸動作頻頻,悲哀的是,彼時抱定綏靖政策不放鬆的英法兩國似乎還並未將希特勒作為假想敵,而他們的假想敵,則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英法眼裏,希特勒不過是個受了委屈愛撒嬌的小媳婦,折騰是能折騰,但無傷大雅。反倒是不聲不響的社會主義紅色蘇聯成了威脅,直接衝擊了他們國內政府的主要支持者——有教養的有產階級,是欲除之而後快的心腹之患。因此,英法之所以一直縱容希特勒,也無非就是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裏說要鏟除共產主義,他們打算將德國培植成歐洲的反共堡壘。日本很聰明,他們看透了歐美豪強的心思,因此特意拿出共產黨來做文章,而早就有意日本跟蘇聯交鋒的歐美友邦自然是來得正好,派出大批次遊說團,慫恿蔣介石就範。我們不得不說,歐美友邦的高層政客確實是瞎了狗眼,看不透希特勒也罷了,居然連日本這樣忸怩作態的表演都沒看出來,日本喊得是挺凶,但他們真能跟蘇聯玩命嗎?日本花大代價去狗不理的西伯利亞跟蘇聯摩托化部隊玩命?可能嗎?

當然,防共口號對於蔣介石也很有吸引力,這可正是蔣介石的痛點。蔣介石跟中共此前打了十年內戰,就算不先攘外,也得先安內,要知道,當時的中共也不過是占了些偏遠山區,穿著破衣爛衫,拿著破銅爛鐵,社會影響力依然薄弱的小政黨罷了。當然,中共的可怕之處不在於即戰力,而在於發展潛力,雖然紅軍形似匪寇,但畢竟與匪寇相差千裏,這是支有主義有信仰有組織有紀律的部隊,蔣介石當然深知中共倡導的土地革命對於到處都是貧下中農的民國意味著什麼,因此費盡心力想將中共扼殺於搖籃之中。當然了,最後蔣介石還是不免在西安事變後功虧一簣,然而,縱使蔣介石重興國共合作,但中共也依然是其隱痛,而其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孤注一擲的表現也充分說明蔣介石對抗戰形成僵持後中共可能借機坐大疑慮重重。那蔣介石會在友邦慫恿之下,心思活動,跟日本和解嗎?走運的是,蔣介石算清楚了這筆賬,他明白抗戰以來積累的威望不可丟,而中共即便要防,也不必明目張膽地跟日本合作,換句話說,默契可以有,但是協議堅決不能有。

蔣介石頂住重重壓力,好歹把持住了自己,但自抗戰以來就一直低調主和的國民黨二號人物汪精衛卻把持不住自己了——1938年12月,汪精衛前赴越南,發表豔電,公開投敵。汪精衛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對抗戰沒有信心,他壓根就不認為中國有一絲一毫獲勝的可能性,既是如此,他當然認為國府所倡的焦土抗戰於民無益,隻能使生靈塗炭,而抓住機會與日和解倒能解民於倒懸。汪精衛的想法還是有些道理的,並非像我們之前一直認為的那樣一無是處——畢竟敵強我弱,而小國滅亡大國的例子即便在中國曆史上也不鮮見,汪精衛對抗戰持悲觀態度,也並非不可理喻。但是,不得不說,汪精衛是不合時宜的,彼時民族自決正成為整個殖民地世界的潮流,而經曆了百年屈辱的華夏也概莫能外,在此情勢下,中國人民所希望的並不是苟延殘喘,而是徹底擺脫被壓迫被淩辱的地位,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算要付出沉重代價,又有何痛?汪精衛以婦人之仁,逆曆史潮流而動,這才是其不能獲得曆史尊重的最關鍵因素。當然,汪精衛雖然投敵叛變,但自投敵之後,他也並未有何破壞抗日的舉動,從這個角度而言,汪精衛雖不合時宜,但也非大奸大惡。

不管如何,經曆了一年半緊鑼密鼓的交戰之後,抗戰新的一頁業已揭開。對於李宗仁而言,依然重任在肩,日軍雖再無能力大興刀戈,但為解除武漢警報,第五戰區依然還是中日交鋒的風暴中心。

隨棗會戰——不敗將軍

武漢會戰結束之後,抗戰進入了中日相持的新階段,日軍的戰略重心也從攻城略地轉變成鞏固已占領區,不消說,新取的華中重鎮武漢便是日軍首要鞏固的地盤——駐節武漢的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手裏便有7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其機動兵力之多,是日軍所占各區之最。而武漢日軍所麵臨的最直接威脅便是以桐柏山、大洪山二地為據點,大別山遊擊區為後應的第五戰區各部。事實上,自1939年4月始,第五戰區各部便在東西兩側頻頻威脅平漢線南端,讓日軍應接不暇,此後,國府大本營還深恐打擊力量不夠,又調集以湯恩伯31集團軍為主力的6個師,進一步增強第五戰區的力量。我軍在平漢線上屢屢襲擾日軍,岡村寧次自然煩不勝煩,為了掃清威脅,岡村寧次便於5月發動了隨棗會戰。

日軍的戰略意圖是,以襄花公路(襄陽至花園)為攻擊重心,意圖攻取隨縣和棗陽二地,切斷我大洪山和桐柏山兩個據點的聯係,並伺機消滅我第五戰區主力。其作戰部署則是日軍慣用的中央突破、兩翼迂回,具體是:南路軍以第16師團、第13師團和騎兵第4旅團,配備各種重武器,從京山、鍾祥一帶沿襄河北上,以棗陽為攻擊重心;而中路軍則由第3師團擔綱,自隨縣沿襄花公路西竄,攻擊我隨縣以西各部,意圖占領隨縣;北路軍則以騎兵第2旅團自信陽西進,攻打桐柏、唐河,並擬與南路軍會師棗陽,而後與襄花公路的中路軍配合對我第五戰區各部實施總包圍。岡村寧次自信滿滿,就在4月,他還不顧上峰反對,用在武漢會戰中受盡淩辱的殘兵敗將106師團和101師團為主力,花了7天時間,大破第九戰區羅卓英所部,閃電奪取了南昌,而此次隨棗會戰,由於襄花一線俱是平原地區,日軍機械化部隊的優勢一覽無餘,岡村寧次自然也認為定能高奏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