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新桂係篇(33)(3 / 3)

當然,李宗仁畢竟久曆陣仗,也很快就調整了過來——1941年年初日軍對豫南鄂北發動了進一步掃蕩,並由此引發了所謂豫南會戰,在此戰中,李宗仁就再度展現了其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李宗仁所用的戰略無非依然還是避敵鋒芒、誘敵深入而後機動殲敵的那一套,與棗宜會戰不同的是,這次作戰比較順利,日軍在付出了9000餘人傷亡的代價後,遂被迫撤圍。當然,也須承認,國民黨公布日軍所謂9000餘人的傷亡有水分。

不管如何,第五戰區在抗戰中的出色表現是毋庸置疑的,而李宗仁的戰功也是不容抹殺的,但是,表現如此不俗的李宗仁卻在1943年9月被調離了第五戰區司令的位置,改任漢中行營主任。表麵上看,李宗仁是因功擢升,從一個戰區的指揮官位置升到了第一、五、十等三個戰區的指揮官位置,但是,實際情況是,這不過是中國官場的常見伎倆——明升暗降。李宗仁如今這個官聽起來很威風,但也隻是聽起來而已,實際所謂行營主任不過是夾心餅幹,看似管很多,實際什麼都管不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擁有實權的,是各戰區司令和軍事委員會,而行營主任則是個位尊而無權的虛銜罷了。

蔣介石之所以將戰功赫赫的李宗仁調離實權部門,其原因大家想必用腳趾頭也能想出來——中共是蔣介石的政敵,桂係又何嚐不是?抗戰一旦完結,對蔣介石能構成直接威脅的,豈不正包括了跟其鬥法有幾年的桂係領袖李宗仁?如今李宗仁在抗戰中功勳卓著,頗有威望,其政治影響力儼然超過了當年的藩王時期,蔣介石要不及早動手,豈不是夜長夢多,後患無窮?蔣介石太知道李宗仁的厲害了,如果任其繼續擔任戰區司令這樣的重職,將來再把第五戰區的一堆雜牌收歸己用,到時候力量壯大,蔣介石豈不是想哭都來不及?蔣介石的這點心思,不要說李宗仁心裏頭明鏡兒似的,就是一般路人,大概也能猜到個七七八八了。

當然了,蔣介石敢把李宗仁從第五戰區司令的位置上拉下去,這也預示著抗戰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明擺著的,要不是大局已定,蔣介石敢讓那位在華北戰場畏敵如虎的長腿將軍劉峙接替此位嗎?事實上,我們的劉峙將軍確實也不負眾望,即便到了抗戰的收尾階段,他也好好給我們展示了一番他的能耐,居然後來他還把第五戰區司令部駐地老河口給丟了,順帶樊城和襄陽也一並陷落,並且直至抗戰勝利才重獲此地。無怪乎李宗仁回憶錄裏說日軍在聽說劉峙履任之後在廣播裏大大奚落了他一番,言謂“歡迎常敗將軍來老河口駐紮”!

不管劉峙表現如何,抗戰的勝利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自從1942年中葉中途島之戰美國以少勝多奪取該戰略要地之後,太平洋戰爭就出現了形勢逆轉;歐洲戰場上,經過六個半月的苦戰,蘇聯取得了斯大林格勒的勝利,並由此占據了歐戰的主動權;盟軍的戰略反攻即將開始,而抗戰,也快要迎來勝利。

豫湘桂戰役

逃命的和被搶的

發動太平洋戰爭對於日本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戰略失誤,盡管在初期,由於東南亞的宗主國們(主要是英法)忙於歐戰無暇東顧,日本頗是風光了把,瞬間便將東南亞收入囊中,但是,好運氣總有到頭的一天,太平洋戰爭的勝負手並不是東南亞,而是太平洋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深知這一點,他明白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擴大偷襲珍珠港的戰果,並完全摧毀太平洋艦隊,那麼,以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做支撐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啟,日本將毫無勝機,日本需要的是速戰速決,並通過威脅美國西海岸逼迫其坐上談判桌,簽下城下之盟。在速戰速決的思想引導下,兼之受到美國空襲東京、神戶的刺激,日本便迅速製訂了中途島之戰計劃,意圖集中兵力奪取中途島,以此獲得向美國海軍四麵出擊的基地,並贏得太平洋戰爭的絕對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