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新桂係篇(38)(3 / 3)

就在蔣李二人跟這演戲周旋之際,中共發話了。1月14日,毛澤東提出了八項和談條件——中共怎麼就同意談判呢?這還不明白,中共顯然是要渡江的,但組織這樣的大戰役不得需要時間嗎?這時候談一談,無非是為組織渡江戰役贏得時間罷了,其實誰都知道要照這條件,根本談不攏嘛。蔣介石看中共方麵態度強硬,而桂係則步步緊逼,美國還不聞不問,這下徹底決定下野了,1月20日晚,蔣介石召見李宗仁,表示明日下野。次日,蔣介石召開茶話會,正式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其職。

有人說這出戲總算演完了。還沒,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如白崇禧所言,要做就做真皇帝,李宗仁可不願當個不明不白的所謂“代行總統”,而要徹底當個“繼任總統”,換句話說,李宗仁要個合適的名分,要不蔣介石想退就退,想複出就複出,他李宗仁受其擺布,這算怎麼回事呢?少不了又扯皮半天——過程實在無聊,在此就不多廢話了,最後發布的文告裏總算有了李宗仁所希望的蔣介石“決心身先引退”字句,但對李宗仁的稱呼依然還是“代行”。而李宗仁看到糾纏下去也再無多大意義,蔣介石業已離京,糾纏下去也沒多大意思了,於是才在24日,在一片喧囂之中,宣布就職。

戲是演完了,但是對於剛剛到達政治生涯頂峰的李宗仁而言,考驗才剛剛開始,這麼個爛攤子,李宗仁擺得平嗎?

民國的天是誰的天?

總統這個位子,真是有說不清的魔力:在北洋時代就有一堆人為此爭得頭破血流,最具代表性的無疑便是直係二代掌門人曹錕,此公拿著大把鈔票大做買賣,將國會弄得烏煙瘴氣,最後終於光宗耀祖了,但與之同時,直係也聲名狼藉了;如今的總統位置更是個火山口,但諷刺的是,蔣介石明知不可為卻還要一步三回頭,而桂係更是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當然,有些東西的價值隻在於爭奪的樂趣,如今李宗仁使勁渾身解數終於爭到手之後,他會發現總統這個位置其實壓根就是個燙手山芋,道理非常簡單,前總統蔣介石下台的理由便是如今代總統上台所要麵臨的局麵——說簡單點,無非是個爛攤子罷了。

李宗仁當然一心想有所作為,撐起國府僅有的半邊天,但是又談何容易?且不論外敵洶洶——在三大戰役結束後,毛澤東又喊出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口號,豪情壯誌,溢於言表,就說國民黨內部這攤子爛事,就著實夠李宗仁受的了。桂係在蔣介石倒黴的時候落井下石,而如今李宗仁上了台,蔣係那幫聽說老頭子要下野之後如喪考妣的親信愛將們又該怎麼對付李宗仁呢?還用說嗎?當然是拚了命拆台唄。所謂在其位而謀其政,李宗仁如今所要謀的政一是爭取跟中共和平談判的機會,二是整軍經武,隨時應對中共的渡江威脅,然而,在一幫蔣係成員的努力之下,李宗仁又能做好哪件呢?很快李宗仁就會發現蔣係分子將會怎麼厚待他。

就說釋放西安事變後被囚禁的張學良和楊虎城一事,這事早在蔣介石離開南京前元老於右任就提出了,結果蔣介石愛理不理,冷冷地拋出了句,“你找德鄰去”。李德鄰當然也想放人啊,好歹也得向中共表現出談判的誠意,但是李德鄰做得了主嗎?不還得去征求太上皇蔣介石的意見嗎?蔣介石倒是高姿態,說“下野之人,不幹預軍國大事”,這話言下之意就是你李宗仁台上的人自己解決就好,那就自己解決,於是李宗仁命令顧祝同放人。顧祝同當然也不敢擅自做主,推托說要去問台灣省主席陳誠和重慶張群主任的意見——這不明擺著拿李宗仁開涮嗎?李宗仁不免強壓住怒氣,打電話找陳誠,陳誠沒說好,也沒說不好,說你派人到台灣麵談。陳誠都說麵談了,李宗仁認為大概差不多了,於是派秘書程思遠去了台灣。結果麵談成了免談——陳誠說:“蔣先生的事你是了解的,像囚禁張學良這類事件,他從來不使別人過問,所以我也不聞不問。”兜了這麼大一圈子,到最後得到了這麼句話,還用說什麼呢?這不是蔣係成員合著夥的要李宗仁難堪嗎?連這麼點屁事李宗仁都管不了,他又能管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