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鑒人智慧之豐富,足以令世界上其他國家歎為觀止。中國古代關於鑒人的經驗和方法,係統而且成熟。如今,鑒人的智慧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人力資源中,並早已走出國門,在眾多國家的實踐中繼續發揚光大。
清代的曾國藩(關於《冰鑒》一書作者是否為曾國藩,學界尚存疑問。本書也依通行看法,暫定為曾國藩)是將古代的相人之術身體力行的一個人。曾國藩不僅有許多精準的識人案例,而且他還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編撰成書,名為《冰鑒》,以資後人學習和借鑒。
三國時期,魏國的劉劭著有《人物誌》,提出三談、五視、九征、八觀的選才法,討論封建社會人才選拔問題,曆來受到知識分子的重視。國學大師南懷瑾認為這本書是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橫中外的人才學教科書”。1937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施萊奧克把《人物誌》翻譯成英文,取名《人類能力的研究》。此書一經問世,立即風靡西方世界,特別受到政界、企業家和知識分子的青睞。
另外還有周文王選才法、薑子牙識人法、莊子識才法、諸葛亮選才法,這些都給古代的統治者識人用人提供了幫助。到現在,古人的智慧同樣可以為今人所吸收利用。
學會識人、育人、用人,就可以利用萬物,甚至掌握這個世界。毛澤東評價武則天說:“武則天確實是個人才,既有識人之智,容人之量,還有用人之術。”領導的成敗取決於他是否看準、用好身邊的人。
學會識人術,領導者可以憑此招賢納士,聚集人才,以助自己的事業一臂之力;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其實際意義同樣重要:和同事共事,需要構建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利於工作的發展;和領導共事,學會察言觀色,可以避免莽撞和招致領導的不滿;選擇佳偶良緣,教你認識對方,少走彎路;遇到小人,可以教你明眼識別,加以防範。識人的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成功的智慧、幸福的智慧。
《中華鑒人術大全集》正是在參考前人的鑒人智慧、融合古代的經典案例的基礎上精心編彙而成的。本書從對人的客觀方麵的觀察,如眼神、神韻、氣質、容貌、談吐等,再到主觀方麵的分析,如性格、習慣、愛好等,詳述了古人識人的妙法;本著古為今用、以古鑒今的原則,介紹一些識人的實用技巧,以期能夠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為你提供幫助。
鑒人術看似是一門深奧的、玄奧難懂的學問,有人甚至將其與看相算命的方術混為一談,這是對鑒人術的誤解。本書中的鑒人術以經典故事和案例為引子,靈活地點出了鑒人常識,通俗易懂、貼近生活。讀者看後,一定會對鑒人之術有一個重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