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研究資料指出,一般上司對年輕人所下的結論通常是“想法、價值觀都與上一代不一樣”,所以,他們常常認為年輕人使人煩惱的地方特別多。這就有必要多花費時間,盡量地設法了解他們的心態,才能和他們溝通。
因此在指示、打招呼、談話、偶遇時,要多多觀察他們的行為態度以了解他們的心態。原則上“和對方的距離愈近愈能表示彼此之間的好感”,但通常彼此的距離不會太過接近,因此有必要考慮“視線相對的頻率”。根據心理學的實驗,如果與某特定對象保持距離,基本原則應與對方視線相對,以彌補兩者間因距離而疏遠的關係。下麵就來看看雙方的關係位置所造成的彼此關係。
第一,對方雖站在稍遠的位置,但彼此視線相對的頻率高。表示對方對你懷有敬意,也有親近感,認為應和你保持目前的關係。
第二,對方站在稍遠的位置,且彼此視線相對的頻率較低。表示對方對你懷有恐懼感,沒有親近感,且想與你保持疏遠關係。
第三,與你站得很近。表示對方覺得與你很有親切感,但是並不尊敬你,未將你當做上司,而是把你當做同事般看待。
第四,與你站得很遠。表示對方認真地將你當成上司,對你有畏懼感,無法與你接近。
以上隻是從彼此的位置距離上進行的分析。當你調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去任某項工作的領導時,你的新下屬在一開始可能會對你有一種防衛心理;當進一步了解後,或許他們會覺得你還不如原先的那位上司,這時,又可能對你表現出一種滿不在乎的態度。如果等到發展嚴重了才引起注意或采取措施,那就太晚了。最好是一開始你就能發現這些問題,當然身體語言可以幫助你。
比方說,你的部下在你跟前攤開兩手或垂下兩臂與你說話,這是對你友好和接納的姿態。如果交叉兩臂抱著,這就意味著某種防衛。
這種交叉雙臂的姿勢是日常生活中極普遍的姿態,而且根據達爾文的研究,這種姿勢似乎在世界各地都同樣代表防衛的姿勢。老師和老師在一起時常用這種姿勢;醫生和醫生在一起討論時,也常出現這種姿勢。小孩子們叉起手臂來抗議父母的嘮叨,老年人叉起手臂來維護自己的尊嚴。這種姿勢似乎可以使人自覺穩如泰山,能對抗任何攻擊。
研究者們發現,這種姿勢似乎是最容易被了解也最富有感染力的。在一個四人以上的團體中,若你將雙手一叉,很快就會發現這種姿勢的影響力。你叉著雙臂聽人說話,叉著雙臂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注意看,團體中很快就會有人學上了你的姿勢,先是一個、兩個,然後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影響。雖然並非每個人都叉起了雙臂,但是你會發覺這個團體分裂成小集團,而且各持己見,難以互相溝通。
在實驗錄像中,這種交叉手臂的姿勢常被用來代表否定或拒絕。很可惜的是,多數人都未曾注意到,當他的對手叉起手臂時,便表示他已經轉為防衛地位了。受測者通常隻有在重看自己的測驗錄像帶時才能發現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在當時,他們多數無法發現對方的這種轉變,而自顧自地高談闊論,非但無法轉而探討對方的感覺和想法,反而再三重複地刺激對方。人們常常因此而犯下無心之過,使自己本願親近的人愈加疏遠。每當你發覺對方叉起手臂時,也就是該自我檢討的時候了。因為,對方已很明顯地表示他打算結束這場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