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個人的胸襟氣度,是識人的一種方法。胸襟氣度有狹小與遠大之分,人們在以此來判斷識人的時候,常常犯一個錯誤,即以小為大,或者以大為小。其實,有些人的“心胸狹小”是因為謹慎,有些人的“誌向遠大”隻是因為性格的狂放。這就是以“小”“大”判斷人時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劉劭在《人物誌》中說,誌向遠大而謙虛內斂者,聖賢之人;誌向遠大而鋒芒畢露者,豪傑之人;誌向微小而桀驁不馴者,傲蕩之人;誌向微小而唯唯諾諾者,拘懦之人。例如,有人看見劉邦燒絕棧道,就說他不能定天下,這是由於他的心小而作出的錯誤判斷;有人看見項羽號稱強楚,就說他足以匡天下,這是歎服於他的壯誌而導致判斷失誤。這都是度心常誤於大小,所造成的偏差。
《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刻畫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奸雄。然而,如果僅此認為曹操氣量狹窄,難成大器,這樣的判斷也是過於武斷。
確實,曹操有心胸狹小的一麵,如因嫉妒而殺楊修。
楊修此人,恃才傲物,所以頗受曹操的忌恨。有一次曹操建了一座花園,曹操看過之後沒做什麼評論,隻取筆在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大家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隻有楊修說道:“門字裏麵填一個‘活’字,就是一個闊字,丞相是嫌大門建造得太闊了。”於是工匠重新修建了大門,又請曹操來看。曹操看過之後大喜,問道:“是誰知道我的心意?”左右人說是楊修,曹操稱讚了楊修的聰明,但是心裏卻很嫉妒。
還有一次,塞北有人送來了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把盒子放在案上。楊修看見了,就拿勺子和大家把酥分食了。曹操問他原因,楊修說道:“盒子上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我怎敢違抗丞相的命令。”曹操雖然笑了起來,但是心裏已經很討厭楊修了。
曹操多疑,唯恐別人會趁自己睡覺的時候加害自己。於是常常吩咐左右道:“我夢中喜歡殺人,我睡著的時候大家不要靠近。”一天白天,曹操在帳中睡覺,被子掉在地上,一個侍衛過來幫曹操把被子蓋好。曹操跳起來,拔劍殺了侍衛,又上床繼續睡覺。醒來之後,曹操故意驚問道:“是誰殺了侍衛?”左右把實情告訴了他,曹操痛哭,命令厚葬侍衛。從此大家都相信曹操會在夢中殺人。但隻有楊修知道曹操的真實用意,歎息道:“丞相不在夢中,你才是在夢中呢!”曹操的計謀被他識破,越發厭惡楊修。
楊修又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曹植爭奪王位的繼承權,這越發引起曹操的不滿,已經有殺死楊修的心意了。
一次,曹操在與劉備征戰的時候處於下風,兵退斜穀,進退不能,猶豫不決,恰好廚師端上雞湯來,曹操看見湯中有雞肋,不禁有感於懷。正在沉吟之時,夏侯敦進帳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隨口道:“雞肋,雞肋。”夏侯敦便傳令官兵,以“雞肋”為號。楊修聞號令是“雞肋”,就教隨行的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告訴夏侯敦,夏侯敦大驚,問楊修為什麼要收拾行裝。楊修道:“通過今晚的號令,就知道魏王不幾天就要退兵了。雞肋這個東西,吃起來沒什麼肉,丟了又可惜。現在我們進攻不能取勝,退兵又怕被人笑話。在這裏沒什麼好處,不如及早回去。來日魏王必定班師,所以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敦道:“你真是了解魏王的心意啊!”於是寨裏大小將士,無不收拾行裝,做好回家打算。
當夜曹操心亂,睡不著覺,就手提鋼斧悄悄在營中巡視。隻見將士們都在收拾行裝,趕緊叫夏侯敦來問其緣故,夏侯敦便說主簿楊修知道大王想退兵的意思。曹操叫來楊修詢問,楊修把雞肋的意思告訴曹操,曹操大怒道:“你怎敢胡言,亂我軍心!”就命令刀斧手將楊修推出斬首示眾了。
盡管曹操有嫉賢妒能的方麵,但曹操並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小人。相反,他一開始就充滿了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