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品質有早晚之疑(1 / 2)

曆來成功都有早晚的差別。一個人成功的早晚,與其智慧的圓熟有密切的關係。有的人早智而速成,有的人晚智而晚成;假如我們以早成而疑其晚智,或以晚成而疑其早智,都會產生識人的謬誤,也就是所謂“品質有早晚之疑”。

每個人因材質不同,就成功的早晚而論,可分為下列四種類型:

早智而速成者:這種人從小就聰明絕頂,年紀輕輕就會幹大人的事情,可惜常因年小得誌而驕傲自滿,故成就有限。

晚智而晚成者:這種人小時候平平凡凡,智慧成長緩慢,根本沒有超群之勢,一直到了中年才顯露才華,但因為沉穩內斂所以成就也不大。

少無智而終無所成者:這種人從小到老,庸庸碌碌,一生平平凡凡,毫無成就可言。

少有令才,遂為雋器者:這種人跟早智者一樣,從小聰明過人,通情達理;但在嚴師調教之下,不敢自大自滿,懂得謙虛謹慎,精益求精,因此到成年後才華出眾,青雲直上,名利雙豐收。

我們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意思就是不要輕易根據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來推斷其長大後的成就。因為一個人最終的成就不僅與其天生的聰明程度相關,也與後天的努力相關。

王安石的一篇文章《傷仲永》,就是記述了一個名叫方仲永的早智而速成的神童。方仲永一家人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有一天哭著要書具(筆墨紙硯)。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因為他之前從未見過這些東西。於是從鄰居家借來給他,仲永立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父母將詩傳送給鄉裏的一個秀才觀賞,秀才大為讚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此感到很詫異,漸漸地,人們便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用錢求仲永的詩作。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過了幾年時間,方仲永的文采已經變得平庸,最後“泯然眾人矣”。

有先天的天賦,如果不經過努力,那麼最終會將這些天賦浪費掉。先天的才能不足的,經過後天的勤奮努力,一樣可以有所成就。

因為年代太久遠,薑子牙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了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但薑子牙確實是大器晚成的代表性人物。

薑子牙先世本為貴族,舜時為官,因功封於呂(今河南南陽)。後來家道中落,至薑子牙時已淪為貧民。

相傳當年薑子牙學成下山之後,直奔殷商京城朝歌而來。他曾在朝歌住過,認識一個朋友宋異人。薑子牙決定先去宋家暫住一時。宋異人是個經商的人,對薑子牙的才學很是讚賞,並對他有著相當的期望。但薑子牙卻隻管住著,並未見他有所施展。

宋異人看薑子牙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就給他介紹了一個妻子馬氏。馬氏當時已經六十八歲,而薑子牙也已是七十二歲。不久二人便結成夫妻,但因為沒有家,所以薑子牙夫婦就寄住在宋家。

薑子牙成親後,對新婚之樂不大在意。心中卻常常疑慮:自己空有一身才學,但並不知道從何著手。一日,馬氏對子牙說:“雖然宋大哥對待我們親如手足,但寄人籬下,終非長久之計。我們還是應該為將來做點兒打算,不如你就學著做點兒生意吧。”薑子牙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