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變類有同體之嫌(2 / 2)

秦惠王聽後,大吃一驚。

陳軫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從前,殷高宗時孝已愛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有孝已這樣的兒子;吳國的伍子胥忠於他的國君,以致天下的君王都想請他做自己的臣子。所以,準備出賣仆妾不出裏巷就被人買走的,必然是良仆賢妾。在鄉鄰就被娶走的女兒,多是好女子。如果我不忠於大王您,即證明我不是忠臣,聰明的楚王怎麼會把我當成忠臣呢?”秦惠王聽了,覺得有理,點頭稱是,但又想起張儀講的泄密的事,便又問:“既然這樣,那你為什麼將我秦國的機密泄漏給楚國呢?”

陳軫接著說道:“一個楚國人有兩個女人,有個人想勾引其中年齡大點兒的女人,這個女人立即痛罵了那人一頓。不久之後,這個人又去勾引年齡較小的女人,那個女人開始半推半就,後來就以身相許了。幾年以後,那個楚國人死了。有客人問那個曾經勾引死者兩個女人的人:‘你想娶那個年長的寡婦做妻子,還是娶那個年少的做妻子呢?’那個人回答說:‘當然要那個年長的。’客人疑惑地問:‘年長的女人曾經罵過你,不與你相就;而年少的女人喜歡你,與你私通,你為什麼願意娶年長的女人呢?’那個人說:‘以前她是別人女人的時候,我當然希望她喜歡我,與我私通;但當她做了我的妻子後,我當然希望她能為我而痛罵別人。難道我還樂意娶那個喜歡別人,願意與別人私通的人為妻嗎?’大王您想想看,我身為楚國的臣子,如果我把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楚國會信任我、重用我嗎?我是不是楚國的同黨,大王您應該明白了吧?”

秦惠王連連點頭稱是。

當秦惠王把陳軫所說的話轉述給張儀時,張儀縱使口若懸河、舌如利刃,至此也無話可說了。

陳軫和張儀同為謀士,皆富有才華。當他們勢均力敵的時候,為了一家獨大,就相互排擠對方,這就是同類相殘。

古人講“文人相輕”,也是同體之嫌的一個例證。文人因為才學相同,職務相同,境況相同,因此在工作中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一些用心不良之人,常常在背後詆毀對方,貶低對方的學識和才幹。

同體之嫌的另一個表現是同類相護。因為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愛好或共同的對敵需要,一些同體之人就會暫時結合成為同盟,對同體之外的人進行打擊。如官場上的“官官相護”,就是因為他們之間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所以麵對外來的威脅,就會團結一致。這就是人們常常說的“結黨營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