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2月4日或5日)
進入立春,萬物複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便從此開始。
雨水(2月18日至20日)
進入雨水節氣,春風遍吹,氣溫回升,雨量開始增多。天氣多變,是全年寒潮出現最頻繁的時節之一。
驚蟄(3月5日或6日)
驚,驚動;蟄,藏。“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裏越冬的小動物和昆蟲被春雷驚醒出來活動。驚蟄時節,天氣轉暖,到處生機勃勃,我國部分地區開始春耕。
春分(3月20日或21日)
春分之日,太陽直射赤道,春分即晝夜平分之意。這天之後,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一般把“春分”定為北半球春季的開始。
清明(4月4日或5日)
“清明”二字,古代曆書解釋為“氣清景明”,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時節,氣溫回暖,春意正濃,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民間常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穀雨(4月20日前後)
“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穀雨時節,降雨量增加,宜於穀類作物生長。此時已至暮春,柳絮飄飛,櫻桃紅熟,牡丹吐蕊,氣溫明顯升高,開始出現炎熱之感,提示夏季將至。
立夏(5月5日或6日)
“立,建始也”,“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本指夏收作物已經直立長大,習慣上把它作為夏天的開始。此後,溫度明顯升高,雷雨增多,炎暑將臨。
小滿(5月20日或21日)
小滿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但還未成熟,隻是小滿,還未大滿。此時全國各地都逐漸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量進一步增多。小滿節氣,人們有吃苦菜的習俗。
芒種(6月6日前後)
芒種時節,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芒種”一到就要“忙種”了,故有農諺“芒種忙忙種,夏至穀懷胎”“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等。這時,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進入梅雨季節。
夏至(6月22日前後)
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角最高,白晝最長。夏至後入伏,逐漸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為避暑健體也講究中午歇晌、吃補食。
小暑(7月7日前後)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到了小暑節氣,天氣開始逐漸變熱,但還沒到最熱之時。有農諺“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小禾黃”等。
大暑(7月23日前後)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相比小暑,大暑就是“非常熱”的意思,此時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大暑前後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有農諺“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等。
立秋(8月7日或8日)
立秋,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將要來臨。但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立秋前後,我國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有農諺“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等。飲食方麵,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適當多食酸味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