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的一天,一隊年輕的德國軍官:在軍樂隊的前導下,踏著整齊的步伐,沿著艦梯,輕快地登上戰列艦“俾斯麥”號。“俾斯麥”號是20世紀4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戰列艦。艦上有8門主炮,12門火炮,44門高射炮。全艦有官兵2000餘人。青年軍官們來到艦尾甲板上,向檢閱他們的長官——海軍艦隊司令盧金斯和艦長林德曼敬禮。外表威嚴的盧金斯,走到艦橋上的擴音器前發表鼓舞軍心的戰前演說。
隻聽盧金斯高聲說道:“我們的敵人英國海軍,沒有任何一艘軍艦能和我們匹敵,也沒有任何一艘大型軍艦能夠在我們炮口下幸免!我們即將出發的目標是大西洋。前不久,我們的艦隊已經在那裏擊沉了25萬噸英國商船。25萬噸哪!……現在我們的指標是200萬噸。返航後,你們將能以目擊者的身份,廣為傳播德國海軍所取得的輝煌勝利……”
在一片狂熱的歡呼聲中,盧金斯結束了講話。“俾斯麥”號徐徐駛向大海。同“俾斯麥”號一同出航的,還有“歐根親王”號和11艘商船。
幾天以後,在倫敦的英國海軍部裏,收到了發自格丁尼亞的一份平常的信。時間是1941年5月22日。這是英國情報人員發出的密信。海軍少將仔細閱讀著信件,不時地查閱密碼本,最後他向海軍上將報告:“俾斯麥”號出動了!它正向北航行,準備通過丹麥海峽進入大西洋……”
海軍上將沉默了一會,下令派“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立即出航,去堵截“俾斯麥”號。海軍上將雖然這麼說,但他心裏明白,“胡德”號這艘軍艦艦齡已經太大了,比“俾斯麥”艦上的舵手從話筒裏聽到了沉著的航令聲:“左10度!”在火炮控製台上,槍炮官看到“火炮已經準備好”的指示燈亮起來了。於是,他從望遠鏡裏盯著“俾斯麥”號的側影下令道:“開火!”
隨著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和劇烈的震動,齊射開始了。接著又是第二次齊射。
“命中了!命中了!”艦上發出一陣歡呼。頓時,“俾斯麥”號後部起火了,接著前炮台停止了射擊。爆炸的氣浪帶著碎片猛烈地衝上艦橋,艦橋上的建築物當即被破壞得一片狼籍。在扭成一團的鐵角、支柱和雜亂的碎片中,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具屍體,當中就有佩帶著光彩奪目的騎士十字勳章的林德曼上校和盧金斯將軍。
“劍魚”式飛機也從“皇家方舟”號上起飛作戰了。幾秒鍾後,領隊看到“俾斯麥”號已被打得千瘡百孔,失去了原形,濃煙從各個地方往外噴冒。兩艘英國戰列艦還繼續朝它射擊;幾艘巡洋艦上的20門大炮一齊向它轟擊。這時,艦上竟然還有一些德國水兵在裝彈、瞄準和射擊,但已經毫無威力了。
接著,“多塞特那”號巡洋艦向徐徐下沉的“俾斯麥”號又連續發射了兩枚魚雷。於是,“俾斯麥”號這座稱雄一時的龐然大物,在煙霧彌漫中翻沉在波濤之中。包括艦隊司令在內的2000餘官兵全部葬身魚腹。
“‘俾斯麥’號沉沒了!”英國海軍官兵們興奮的歡呼聲傳到了英國海軍司令部。很快,英國廣播電台廣播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人們都為英國海軍的勝利而歡呼慶賀。
“巴巴羅薩計劃”
為了稱霸世界,希特勒早有消滅蘇聯的野心。他曾叫囂要把世界文明從布爾什維克的致命威脅中拯救出來。在他西線勝利後,1940年7月2日下令開始準備進攻蘇聯的作戰計劃。8月,德軍總參謀部將方案擬就。12月,希特勒發布第21號作戰指令,批準了這個方案。這一軍事行動的代號是用德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巴巴羅薩”命名的。“巴巴羅薩”。意即“紅胡子”,希特勒使用這個代號,完全是出於對腓特烈這個窮兵黷武、侵略成性的暴君的紅胡子精神的讚賞和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