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三皇五帝——文明起源(2 / 2)

黃帝時期的發明和創造非常之多,這些中華文明的結晶被歸結到黃帝一個人身上,黃帝改用泥土或石頭建築房屋,用獸皮製作衣裳。又發明車船,使得人民可以利用工具開辟更遠的疆域,又製定了井田製度,使得人民耕種更加方便。黃帝還發明了陣法和弓箭。製定了五個主音階,即“宮商角徵羽”。

黃帝152歲的時候仍然堅持出巡,到橋山(今陝西黃帝陵)時,在山下鑄了一隻大鼎。天上忽然降下一條黃龍把黃帝接到天庭去了。人們把黃帝遺留下來的衣服,埋葬在橋山之下,即現在的陝西黃帝陵。

值得一提的是,黃帝的大臣倉頡發明了文字,這種象形文字發展到今天,就是方塊漢字。據說倉頡是看到爪印和蹄印而產生靈感的,文字發明以後,“天雨粟,鬼神啼”,也就是天上落下糧食,鬼神大聲痛哭。這當然不可能是文字發明的結果,可能是偶然的龍卷風或者大風暴引發的自然奇觀。

因為炎帝族和黃帝族原本有血緣關係,後來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今天的中華民族自稱為炎黃子孫。為了紀念兩位傳說中的祖先,後人在山西高平市城東北的莊裏村建立了“炎帝陵”,在陝西黃陵縣北麵的橋山建造了“黃帝陵”。

3.堯舜禹的禪讓

黃帝之後是五帝時期,這些天子並不是那麼聖明,中原地區也並不安定,直到“三代”,即堯、舜、禹時期,中原地區才逐步走向安定和強大。

“三代”時期仍然是部落社會,部落首領一起選舉部落聯盟首領,部落聯盟首領也要征求部落首領的意見。

堯年紀老了,於是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接班人選問題。有人提議讓堯的兒子丹朱繼位,堯認為丹朱品行不好,又有人推薦負責水利的共工,堯認為共工表裏不一,也不同意。

後來部落首領一致推選平民舜,堯想先考察一下舜的品行,就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都嫁給了舜,還分給舜許多糧食。舜的後母和弟弟因為妒忌,蒙騙舜的瞎眼父親,並三番兩次意圖謀殺舜。

有一次,舜正在修補糧倉的頂,突然糧倉著火了,連下來的梯子也沒了,舜隻好雙手拿著遮太陽的笠帽當做降落傘跳下來。舜運氣好,沒有受傷。

又有一次,舜到井下去,井外的人突然向下扔石頭,想把井填沒。沒想到舜所在的那口井倒也特別,在底部另外有一個隧道,舜於是得以脫險。

雖然舜的瞎眼父親、後母和弟弟對他都不友善,但是,舜還是一如既往和和氣氣對待家人。堯認為舜的品德適合做部落聯盟首領,就把首領的位子“禪讓”給了舜。

堯作了幾年舜的政治顧問。堯死後,舜向部落首領們表示想讓丹朱擔任聯盟首領,部落首領認為舜更適合,一致表示接受舜的首領地位。

舜當了幾十年的部落聯盟首領。在他當政晚期,中原地區洪水泛濫,主持水利的鯀徒勞無功,為此被處死。他的兒子禹繼續總理治水事務。

大禹治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成為中國政治家的典範,此後中國社會對於政治家就有了“舍家為國”、“以國為家”的要求。

大禹治水一改他父親修壩堵水的做法,改用疏通的辦法,把洪水引向大海。大禹指揮開鑿龍門,黃河終於可以流向大海了,這樣使得黃河安流了很多年。又經過13年的努力,大禹連小腿上的汗毛也磨光了,終於控製了洪水。

“大禹”是後世人給禹的尊稱,但是舜之後是不是禪讓是值得懷疑的。在舜100歲的時候,他“決定”一個人去南方過蠻荒生活,最後死在九嶷山。大禹通過這種“禪讓”當上了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