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的寵妃褒姒是臣子為了營救父親而獻給幽王的貢品。幽王對她言聽計從,甚至把她立為王後,但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了讓她開心,不惜上演一場又一場大鬧劇,直到把國家給賠上,才結束這些鬧劇。
周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修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不遠就有一座,這就是今天長城的雛形。如果犬戎打過來,最先得到消息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周圍關卡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白天燃煙,晚上升火。這樣就能迅速傳遞緊急信息,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能及時發兵救護。有個大臣虢石父,取悅幽王和王後,想出了一個鬼主意。虢石父建議幽王和王後到驪山去,晚上的時候把烽火點起來,附近的諸侯見了一定會快馬加鞭的趕來。王後褒姒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就有可能會笑起來。
幽王帶著褒姒,前往驪山舉行盛大宴會。到了深夜時分,幽王真的下令燃起烽火。報警信息迅速傳往附近的諸侯國。王畿附近的屬國國君都以為鎬京有緊急軍事行動,立即集合軍隊,火速馳援。早上的時候,諸侯之師到達驪山。幽王卻毫不在意地派人通知諸侯這不過是自己在用烽火解悶罷了。屬國國君勞累奔馳,氣急敗壞,隻好偃旗息鼓,恨恨而歸。王後褒姒終於不禁嫣然一笑,幽王為此大賞虢石父。大臣和諸侯見到這種情形,都對國君大為失望。
幽王為了取悅褒姒,又下令殺掉原來的王後和兒子,申國國君不願殺死自己的外孫。幽王因此集結諸侯軍隊,準備出兵討伐。申國國君力量單薄,隻好聯係西方的犬戎共同采取行動。犬戎部落早已有入侵中原地區的願望,雙方一拍即合。兵臨城下,幽王再次命令屬下急燃烽火向諸侯國求救。屬國國君們因為有上次的教訓,都不著急出兵,慢騰騰地向鎬京進發。援軍到達之前,鎬京就已陷落了。主持政務的姬友戰死,那個出餿主意的虢石父在戰亂中被殺,幽王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都被犬戎殺了,褒姒被擄走了。
申國國君的外孫、幽王的兒子姬宜臼於公元前770年在外公和其他重要諸侯的擁立下登基,就是周平王。虢國國君立幽王的另一個兒子餘臣為王。
鎬京經過犬戎蠻族的焚燒和劫掠,到處斷瓦殘垣,不能再作為首都了。在晉文侯和鄭武公的幫助下,平王將首都從宗周遷往成周,即原來的洛邑,西周時代結束。
東周的版圖隻剩下了中原地區,王畿的範圍也大為縮小。周國的力量大為減小,再沒有力量繼續原有的君主統治了,各屬國的力量逐漸可以與之抗衡,周王隻留下了名義上的天子地位。晉文侯幫助平王消滅了攜王餘臣,鄭武公主持遷都事宜,於是東周的控製權落入晉國和鄭國手中。
屬國紛紛擴張自己的實力。鄭國國君把女兒嫁到鄰近的胡國,又殺掉主張對胡國動武的大臣。胡國因此解除了邊界的防備。鄭國發動突襲,將胡國滅掉。而東周中央政府對這種兼並根本無法討伐。從此,封國與封國間開始了長達500年的相互征伐,中原地區陷入了一個曠日持久的火並時代。
西周末年,宗教上敬天的虔誠轉變為罵天咒天,因為社會動蕩,天災連連,人禍不絕。民間流傳的詩歌中多有反映,這種對自然界的詛咒,實際上是對統治階級的反抗,君主和貴族統治下的殘暴和貪婪,使得民眾流離失所,繼而被迫以武裝鬥爭的形式,發動了一係列的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