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本為祝賀之辭,可是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裏,“萬歲”一詞卻是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
“萬歲”本意有永遠存在之意,本為祝賀之辭。可是在中國封建社會裏,“萬歲”一詞是最高統治者的代名詞。臣子口中的“萬歲爺”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聯係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卻也隻敢以“九千歲”自居。
那麼,“萬歲”一詞究竟是從何時成為帝王專用的呢?一直以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始於漢高祖劉邦
有人認為,秦漢以後,臣民們才開始直呼至尊無上的皇帝為“萬歲”。它始於漢高祖劉邦。如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為了顯示出“萬歲”這種稱呼的至尊地位,與之相輔的一套禮儀在劉邦時形成了。它是由漢初名臣叔孫通草創的,以後經曆代帝王的禦用禮官不斷沿襲、補充、修訂,形成了後來朝拜“萬歲”的大套繁文縟節。正如唐代魏征所說:“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叔孫通製訂朝儀後,“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無敢歡歡失禮者”,使劉邦因此感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所以,“萬歲”成為皇帝的專稱,與中國封建專製製度的確立密切相關。
始於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獨尊儒術,而儒家則將“萬歲”定於皇帝一人。據《漢書》記載,漢元封元年春正月(公元前110年),武帝行幸緱氏,詔曰:“朕用事華山,至於中嶽……翌日親登嵩高,禦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荀悅注說:“萬歲,山神稱之也。”就是說神靈也向武帝高呼“萬歲”,後來人們向皇帝“三呼(山呼)萬歲”即源於此。在太始三年二月(公元前94年),武帝“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呼萬歲”。從此,萬歲歸於皇帝一人。若他人使用,則成了僭越。據《後漢書韓棱傳》記載,大將軍竇憲挫破匈奴,威震天下,奉詔回長安,“及憲至,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稱萬歲,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諂,下交不黷,禮無人臣稱萬歲之製’。議者皆慚而止”。說明此時稱萬歲之製已經確立了。
源於宋朝
有學者認為,雖然宋之前已有皇帝稱“萬歲”之製,但尚未牢固。直到宋朝時,“萬歲”才真正成為帝王的尊稱。《宋史寇準傳》中有:北宋大臣寇準出行,途遇一精神病患者“迎馬呼萬歲”,此事被寇準的政敵所知,立即上書告發,結果寇準被貶為青州知州。可見,到了宋朝,除了皇帝絕不允許任何人稱“萬歲”。
然而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以上任何一種說法是“萬歲”的來源,我們也隻能從上述說法中看出“萬歲”成為帝王專稱的演化過程,至於“萬歲”的起源之謎仍需進一步探究。
延伸閱讀
“萬歲”一詞最早並不是用於稱呼皇帝的
在西周、春秋時,“萬年無疆”、“眉壽無疆”等是人們常用的頌詞和祝福語。《詩經風
七月》有“臍彼公堂,稱彼
,萬壽無疆”之句,描寫人們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後,舉行歡慶儀式的場麵。這裏的“萬壽無疆”,是人們舉杯痛飲時發出的歡呼語。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這類文字,它並不是對天子的讚頌,而是一種行文款式,凡鑄鼎者皆可用。如“唯黃孫子係君叔單自作鼎,其萬年無疆,子孫永寶享”。表示的隻是傳之子孫後代,永遠私有之意。而“萬歲”一詞,是這些頌詞、祝福語的發展和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