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三寸金蓮”的由來之謎(1 / 1)

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長期下去,使其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

中國古代,大多數女子紛紛用一條長長的布緊緊地纏繞自己的腳,借以改變腳的形狀,使之長成不過三寸的模樣,這就是“三寸金蓮”。這種陋習在近代被視為對女性身心的摧殘而被徹底廢止了。古代婦女纏足始於何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纏足”由來的傳說

傳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是狐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成人形,就用布帛裹了起來。由於妲己受寵,宮女便紛紛學她,也把腳裹了起來,後來逐漸形成了風氣。

還有人說,纏足始於五代。據說,南唐後主李煜的嬪妃宵娘能歌善舞,李煜喜歡觀看她在“金製的蓮花”上跳舞,由於金製的蓮花太小,李煜便命宵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呈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這本來是一種舞蹈裝束,後來慢慢地從後宮向上流社會流傳,之後民間女子也紛紛仿效,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習俗,成為一種病態的審美。但這都是傳說,當然不能成為當時女子纏足的依據。

“纏足”的興起及發展

經研究考證,真正興起女子纏足之風是在北宋,但當時的纏足者僅限於上層社會。元代的纏足之風繼續發展,女子以不纏足為恥。到了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要求,女子的腳不但要小,要縮至三寸,而且還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狀等。清代,婦女纏足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社會各階層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女子腳的形狀和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醜的重要標準,甚至會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女子的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和關注。

“小腳”為什麼叫“金蓮”

那麼,婦女纏足形成的小腳為什麼被稱為“金蓮”呢?當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金蓮”由佛教文化中的“蓮花”引發而來,以“蓮花”作為婦女小腳之名是一種美稱。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佛教中清淨、高潔、美好、珍貴、吉祥的象征;另外在佛教藝術中,菩薩多是赤腳站在蓮花上的,這可能也是把蓮花與婦女小腳聯係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什麼還要在“蓮”前加一個“金”字呢?這主要是出於中國人傳統的語言習慣。人們喜歡用“金”字修飾貴重或美好事物,在以小腳為貴的纏足時代,說“金”蓮,當然是一種表示珍貴的美稱。後來“小腳迷”們更約定俗成:“金蓮”指三寸以內者,“銀蓮”指四寸以內者,“鐵蓮”則為大於四寸者。於是,一提“金蓮”勢必三寸,即所謂“三寸金蓮”。後來,金蓮成了小腳的代名詞。

一雙女人的腳,竟做出了這麼多的文章。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和社會心理造成了極為深刻的影響,而且會給後人帶來不少的啟發和遐想。

延伸閱讀

“三寸金蓮”真的那麼美嗎?

一般來說,小腳從正麵看,像火傷之後脫去陳皮爛肉,變形、變色的一個肉疙瘩。隻有一個翹起的趾頭,依稀可辨上麵的指甲,其它一概呈現出可憎的模糊輪廓。從側麵看,腳趾和腳跟已從中折斷,兩部分緊挨在一起,在軟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條由兩端站立的曲線,腳跟臃腫,腳掌消失,腳背凸起。腳的全長不及自然長度的一半,整隻腳像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最恐怖的是從正麵看腳底。那是一幅完全消解了人足的原始形象的荒誕圖案。除了變形的足跟之外,已沒有一丁點平滑的腳板。四個腳趾長短不一地向外轉折,圍繞在以大腳趾為軸心的腳心下麵,腳趾的正麵因此變成了腳板心,完全扭曲地壓在腳板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