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上的金頂,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征,也是武當道教在皇室(明成祖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
中國四大道教祖庭之一的武當山,位於湖北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方圓240公裏。它高險深幽、氣勢磅礴,標奇孕秀,雲飛霧蕩。千百年來,它孕育了道家武術流派——武當拳、武當太極劍。今天的電視熒幕中的古典武打劇,如《倚天屠龍記》、《武當》等,都講的是源於湖北武當山中的“武當派”。武當山除風景秀麗之外,還有許多自然之謎。
武當金頂為何百年不鏽?
武當金頂是一座銅鑄宮殿,雖然經過400多年的風吹雨打,銅鑄的屋頂卻從來沒有生鏽過,這是怎麼回事呢?
學者們經多次考察後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受“雷火煉殿”影響而造成的。
武當山氣候多變,銅鑄金頂又在天柱峰上,是座龐大的導電體,很多帶電積雨雲都朝金殿運動。當達到一定距離時,雲頂與金頂上的尖角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電位差,使空氣電離,拉成弧線,即閃電。同時強大的電弧使周圍的空氣劇烈膨脹而爆炸,於是電弧發生變形而成了火球,並發出驚天動地雷鳴,即“雷火煉殿”。金殿除鎏金部件外,一些生了鏽的銅鑄件、鐵欄杆,一經煉殿,霎時間,像用除鏽劑擦拭過一般,立刻恢複到原來麵貌而金光閃閃。然而解放後,政府為了使金頂避免雷擊,保護文物,於1958年在金頂上安裝了避雷針。想不到,這樣一來,奇觀反而因之而完全消失。
因此,有人認為金頂百年不鏽可能是雷電在起作用,不過也是待解之謎。
神燈為何長明不滅?
金頂上銅鑄鎏金的金殿,建於1416年,麵闊進深均為三間,高5.44米,寬5.15米,重簷迭脊,翼角飛舉,下有圓柱12根。殿基為花岩石砌成,內供真武大帝神像。殿內神像、幾案、供器全為銅鑄。到金殿遊玩的人,都會看到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即使殿外狂風大作,殿內神燈火苗仍一絲不搖不閃。大殿自1416年建成,到2006年的590年間,神燈從未熄滅過。無論當地府縣市誌的記載,還是武當山文物誌上的描述,甚至山中道士的介紹,均是如此。即便是“文革”動亂時,亦然如故,堪稱奇觀。
據湖北省社科院的科技人員測試,這是因為整個銅殿在鑄造之初,就考慮到了大殿熱脹冷縮的係數,銅殿在焊接上技藝高超,毫無鑄鑿痕跡,三麵密不透風,殿內空氣不能形成對流,風到殿口又被反彈回去,所以殿外狂風暴雨,殿內神燈仍可不閃不搖。神燈的供油係統,在大殿的夾牆內,信士捐贈的油料倒進去以後,一次可容千餘斤,可供神燈十餘年長燃不滅。
金馬為什麼會吐霧?
在金殿的屋脊上裝飾有很多鎏金的銅龍、鳳、馬、魚、獅等珍禽異獸,它們金光閃閃,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匹金馬全身發黑,每到夏季,它口吐霧氣,飄向碧空,化為紫霞。同時還發出“噅噅”的長嘯聲。人稱“海馬吐霧”。相傳是它給雷公電母發出的信號。雷公電母聽到叫聲,火速趕到,即刻就會出現“雷火煉殿”奇觀。
據考證,這匹金馬內部是空的,裏麵充滿了濕度很高的氣體。雷雨前,武當山金頂氣候悶熱,冷暖空氣上下劇烈交替,加上日光曝曬,金馬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便從口中吐出氣體。氣體在外界冷空氣的影響下,凝成水霧,看上就像海馬吐霧一樣,這和人們嚴冬呼出的熱氣,遇冷凝成霧氣是同理。金馬那“噅噅”的長嘯聲,是上下交替的氣流與馬口相互摩擦而產生的。那麼,古人又是怎樣製造出這個銅馬的呢?也許這也將成為一個千古之謎。
延伸閱讀
傳說有飛碟光顧過武當山
據《大嶽太和山誌紀略
拾遺》記載,武當山道教宮觀的宏大工程於永樂十年(1412年)初步興工之後,永樂皇帝派大臣隆平侯張信、馬都尉
帶著禦製祭文到武當山各大宮昭告真武之神。深夜,大家整理好一切準備祭,這時,從滿是繁星的晴朗夜空的西北方向飄過來一團“黑雲”。這團“黑雲”形狀很像一個大車輪,當飛在玉虛宮後距山頂有一丈多高時,就像大草帽那樣蓋在山頂上,忽升忽降,忽進忽退。後來又突然發生變化,“車輪”發生閃電般的光芒和隱隱的轟鳴之聲。“車輪”裏還隱約呈現旗招展之象。再後來,它又固定著不動,後來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古人根據“車輪”的特征:從西北而來,屬坎水之象;黑色,為玄,進而分析,這是玄武神顯靈,就急忙望空祭拜禱告。這個“飛輪”所有的特征都與飛碟相似,誌中記載的傳奇飛碟也是迄今為止目擊資料中最獨特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