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王了望木刻楹聯書法賞讀(2 / 2)

從清代的吳之琩、民國的於右任到當代的黎泉,對王了望的書法詩文都做過深入地研究和評價。書法家黎泉先生認為王了望書法之所以受到今天人們的推崇,是因為他具有更為深層的文化心理積澱,能給當今學習和探討這門藝術的人,以多方麵的啟迪。首先是他善於繼承傳統,中國書法在曆史上的每一次演進革新,每一次對時代高峰的樹立,都是建立在傳統基礎之上才得以完成的。王了望對傳統的認識,達到了最高境界的升華。在他學書過程中,上溯魏晉,博覽唐宋,並借鑒明代早期書法,再加上他本人的學識修養,故而能在傳統書法中得以創新。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凡臨摹須專力一家,然後以各家繼覽揣摩,自然胸中厭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廣闊,誌趣高深,集眾長以為己有,方得出群境也。”王了望為博采眾美之高手,加上他超人的駕馭筆的能力,使筆法、墨法、章法達到了一種新的境界,形成了瀟灑、靈動、凝重、自然樸拙而又豪放疏略、自然天成的氣韻。其次是王了望書法處於人格的壓抑和藝術的自我超越的雙重矛盾下,書法常流露出一種頗不經意之感。書法創作正是以情感主運筆墨,一切基於心性的驅使,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深刻意蘊是融情入書的結果。情不真,則物不能依其變;情不深,則物不能引之起。藝術的魅力就來源於作品中所蘊含著的情感力度。隴西博物館收藏的這幾幅書法作品即是當代諸多書法家評價王了望書法的妙品,也正是他心靈的奏鳴曲。

王了望的書法、詩文,乃至對經、史、子、集的精到研究,當不亞於明末清初的書法家如黃道周、傅山、王鐸、王時敏等一代大師,然而卻未能與他們齊名,留於書史,名於後世,這是一種曆史的誤會和遺憾!但他的書法、詩文的天成之美,獨占高標的藝術成就,永遠是隴西古郡一座高高聳立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