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淺議縣級博物館的講解工作(3 / 3)

另外,要注重吐字歸音練習。音準字正,字正腔圓才能更好地幹好講解宣傳工作。著重練習這幾個部分:①學好聲韻,分辨四聲。聲韻是漢字音節中的聲母和韻母部分,學好聲韻,就是借助注音字母來表達到音準字正。聲母是字頭,韻母是聲母後的字腰字尾部分,聲母是口齒清楚的保證,韻母起擴大共鳴作用,隻有韻母解除聲母的阻礙,讀出的字才能清楚,圓潤響亮;北京語音的四聲是用來區別詞意的,聲調不同所表達的意思則會不同,比如“英語—盈餘”、“任命—人民”。隻有準確掌握陰、陽、上、去四種聲調,讀出的字才富有音樂性,才優美動聽。②吐字。吐字的核心是找準發音部位,把唇、舌、喉、鼻、軟齶、硬齶等發音部位和口腔形狀擺正,否則,講解時會出現吃字、吐字不清、平卷舌不分等現象,使觀眾聽不清或聽不見。吐字歸音概括起來有三點:吐字講口型,歸韻講部位(主要元音的發音部位),收音講氣勢(氣勢的強弱),以達到字正音準、“吐字如珠”。③重音。重音分邏輯重音與感情重音,把邏輯重音搞清楚,才能明確表達語言的目的,感情重音則與音樂有關,有音樂知識和唱歌基礎,感情重音自然會搞清,這樣才會在講解時美化語言,以情動人。④節奏。像唱歌一樣,節奏決定剛與柔、情與理、強與弱等情感色彩,掌握好節奏,則掌握了緩、急、快、慢和抑、揚、頓、挫;掌握了節奏,即掌握了觀眾的心理,掌握了展室氣氛,在講解的語言上更能達到引人入勝,賞心悅目的作用。

3.儀表、姿態技巧上講解員與播音員不同。講解員始終處於觀眾的視覺之內,態勢技巧運用得好,會調動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神采奕奕的儀表美會贏得觀眾第一個好印象。穿著應整潔、大方、色彩和諧,注意與陳列場麵協調一致,同時姿態和氣質反映文化素養和精神風貌。而在情感的表達上,眼睛的作用最為重要。通過目光傳遞信息,不僅直觀迅速,也易為人理解,便於心靈的溝通。講解進行中,根據所講的內容,自覺地賦予目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以引導調動觀眾的注意力,眼睛的活動要與麵部表情協調一致,而且同有聲語言、態勢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更好的交流。

五、運用電化手段進行講解

1.播放錄像。在展廳內,依據展覽麵積大小、展線長短,在適當位置上安裝閉路電視,擇其陳列的重點、內容或文物、標本之精華,錄製成主題鮮明、形象生動的電視片,將陳列中靜止不動的文物、標本轉換成生動活潑的畫麵,再現給觀眾,寓教育於娛樂之中。如故宮博物院將展出的千姿萬態的鍾表,用動畫的手法,製成錄像片,使觀眾既能看到鍾表的機械原理,又能看到它的動作,同時聽到它的打點、報時、鳴叫和流水的聲音,這樣不僅能引出參觀的興趣,而且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同時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

2.運用電子技術講解。采用電子技術講解,就是利用聲、光同步形式進行講解的技術。當講到某展櫃和某件展品時,指示燈就在所講的實物處閃亮,使講解與實物構成統一整體,還可酌情配以與陳列內容協調的音樂,用以烘托和渲染,達到視聽結合的效果。

以上所述,隻是筆者對縣級博物館講解工作談的幾點個人的粗淺認識和看法,旨在與文博同仁一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指引下,以求更進一步繁榮文博事業,服務社會,保護文物,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促進旅遊、發展經濟,為“兩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