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家有家規(3 / 3)

所以穿越到明朝當皇親,有《皇明祖訓》管著,處處陷阱時時小心,一不留神就要躺著中槍。這般的處境,套一句穿越劇的名稱說,那真叫“步步驚心”。

當然朱元璋窮盡一生智慧,製訂這樣一部嚴苛的家法,絕不是為了讓後人“步步驚心”,相反,卻是為了大明王朝的繁榮昌盛。出身草根農民的他,在總結前朝興亡教訓的時候,把皇室的腐化墮落,當做其中重要的一條。所以煞費苦心,嚴格要求,正是為了讓大明朝,逃過這條曆史的教訓。

可無意中導致諸多子孫“躺著中槍”的朱元璋絕想不到,大明王朝,到底沒有逃了這個曆史教訓。他煞費苦心製訂出來的規矩,卻還是被後人開頭腦筋陸續破壞,直到大明王朝最終也中槍——滅亡!

比如朱元璋的《皇明祖訓》中規定,後世的皇帝不能設丞相,有奏請設立丞相的官員,將被處以極刑。可就是在明朝第三代皇帝——永樂皇帝朱棣在位的時候,發明出了“內閣”這個新機構,主要由“大學士”這種官員組成,品級隻有五品,工作是皇帝的秘書。可就是這幫人,以後權利越來越大,掛著“五品”的小頭銜,卻基本都由二品的文官重臣兼任,到了明朝中後期,還出了諸如嚴嵩,張居正這類的鐵腕人物,呼風喚雨縱橫捭闔,比丞相還丞相。又比如他在《祖訓》中嚴禁宦官幹政,可後來明朝宦官們地位節節攀升,從中期到晚期,陸續出了王振,劉瑾,魏忠賢之類的鐵腕人物。權力喧囂一時。就連他規定最為細化的“祭祀”一條,後世帝王的遵守程度也不高,明武宗之前,曆代帝王還親自參與祭祀,到明武宗的時候,就不怎麼常去了。明世宗朱厚熜倒是來得勤快,但規模卻鋪張浪費,遠超朱元璋時候的規矩。到了二百年後著名的“張居正改革”時期,彼時年幼的萬曆皇帝好奇,打算親自去祭祀,結果把持大權的張居正說:祭祀這種事,本身就是個形式,皇帝沒必要親自去,找個太監代表了就行。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聽到這番話,估計能從棺材裏氣活過來。

如此的事與願違,怕還是應了一句老話: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朱元璋更料想不到的是,這些“死規矩”,不但沒有達到目的,相反很多時候,卻給後人“挖了坑”。

最典型掉進坑裏的,就是朱元璋生前最疼愛的親孫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前腳剛駕崩,後腳朱元璋的親兒子朱棣,就扯旗造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反,朱棣的造反檄文裏,就有拿《皇明祖訓》說事的章節,比如之前朱允炆擔憂藩王的威脅,厲行削藩,結果朱棣就在檄文裏質問說:《皇明祖訓》裏明文規定,後世子孫不能變更祖宗的法,你削我的藩,就是變更祖宗的法,我就有權來討伐你。曆時三年的“靖難之役”因此爆發,朱允炆最終被朱棣給“削”了。

而還有些坑,後世的皇帝雖然沒有掉進去,但諸多子孫,卻難以幸免,比如《皇明祖訓》裏規定,皇室的子孫,都要有禮部來賜名字,有了名字,就能享受國家的供應,一生衣食無憂。可明朝後期腐敗嚴重,禮部給皇室取名字,那也是要明碼標價的。可許多王爺早已窮困潦倒,哪有錢送?結果有些“王爺”直到七老八十了,還是沒有名字,一生貧寒無助。更倒黴的是,朱元璋規定皇室子孫不能出去工作,這下更慘,有些“王爺”既沒有國家養,又不許自食其力,甚至活活餓死在家裏。如果“穿越”過去,成了“第一家庭”中這樣的成員,那倒黴去吧。

而不管是挖坑,或是變樣,大明“第一家庭”的日子,還是照著這部家法的規定,過了三百年。日子過的咋樣,還是需要分頭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