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明朝皇帝比較煩(1 / 3)

對於所有的穿越者來說,穿越到明朝,有兩類角色都是萬分向往的,一類,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特別是那些熟悉明史,見慣了明朝皇帝做派的朋友。諸多史料中,對於明朝大多數皇帝的評價,往往喜歡用“怠政”“昏庸”等定語一概而論。而明朝皇帝們的某些行為,也著實不爭氣,比如說有做了俘虜的(明英宗),有沉迷於軍事,一生追求叛逆享樂的(明武宗),也有執著煉丹修道,渴望長身不老的(明世宗),更有三十年不上朝,創下中國封建曆史皇帝曠工記錄的(明神宗),更有不理朝政,醉心於木匠活,甚至堪稱中國古代最心靈手巧木匠皇帝的(明熹宗),以至於有後人說,明朝的絕大多數皇帝,都屬於投錯胎類型的,如果投胎幹別的,在所屬行業裏,基本都能幹到勞模級別,但偏偏投胎做了皇帝,也就隻能做到昏君級別,這樣的評價,加上這樣多貌似不爭氣的行為,也令許多後人往往怒其不爭,恨不得穿越回去,替他好好當一回明君。另一類,就是縱橫捭闔的名臣了,被許多人看做昏君輩出的明王朝,不容否認,也是一個名臣輩出的時代,從明初到明末,無論國家局勢處於怎樣的情形下,無論這一個時代留給後世的評價是正麵還是反麵,總有一些流光溢彩的名臣,以他們光輝而傳奇的人生,留給後世無盡的慨歎與回味,其在史料記錄中的精彩表演,也令後人心向往之,倘若身臨其境,自然要體驗一把。

而明朝的君臣關係,也是後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明朝不缺乏忠臣,但是明朝的君臣之間的親疏冷熱,卻比曆朝曆代都值得玩味——既是上下級,很多時候卻更像仇人。史不絕書的事實是,幾乎大多數明朝皇帝在位的時候,與其屬下的大臣,總是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對立。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充滿巨大的反對聲。每一任皇帝,在其整個的執政生涯裏,都幾乎生活在大臣的批評聲甚至後人的非議裏。毫不誇張的說,明朝的皇帝,可以說是活著的時候挨罵最多的皇帝,而明朝罵皇帝的大臣數量,因為罵皇帝而遭到處罰的大臣數量,都更可以說是中國曆史最多的。之前唐朝各朝,那些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所謂“直臣”,放在明朝,更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君臣之間,幾乎一輩子就是這麼別扭著,每一代皇帝執政時期,那散發在朝堂上的巨大火藥味,即使幾個世紀以後,翻閱史料的後人們,依然可以清晰的聞到。

而如此的情形,對於所有的穿越者來說,也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無論穿越回去做名臣,還是做皇帝,都要解決一個問題:怎樣良好的處理君臣關係。具體說來,如果穿越成為一個皇帝,你將怎樣麵對你的大臣。如果穿越成為一個大臣,你又將怎樣麵對你的皇帝。雖然穿越到每個朝代,成為皇帝或者大臣,都會麵對這樣的問題,但毫不誇張的說,放在明朝,這卻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在後人眼裏,做皇帝往往是比較爽的,爽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穿越到明朝做皇帝,有多爽不好說,但一定是比較煩的。

如果以明朝的曆代皇帝變遷來論,皇帝最說了算的時代,當算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後,為整個明朝設計的,是一個堪稱自漢朝以來專製程度最高的政治體製。首先是取消了中國有千年傳統的宰相製度,六部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話說,就是皇帝既要坐朝,又要理政,從此政令通暢,上通下達。於此同時,在漢唐時代呼風喚雨的宦官集團,到了明朝也慘遭廢武功,明朝宦官機構龐雜,部門之間相互掣肘牽製,同時朱元璋在宮門立鐵牌,嚴禁宦官幹政。而地方藩鎮割據的隱患,也被朱元璋剪除,地方行政權力一分為三,各省處理民事有布政使,處理司法工作有按察司,處理軍事戰事有指揮使,這就是明朝特色的地方“三司”製度,三司不相統屬,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而最容易直接造成叛亂的兵權問題,也被朱元璋肢解。明朝的軍隊,實行的是衛所製度,也就是國家劃撥土地給軍隊屯田,軍隊自己種地養活自己,既不花國家錢糧,國家更能通過控製土地的方式,牢牢控製住士兵的飯碗。同時在士兵的統屬上,明朝的“國防部”兵部,掌握著任命軍官以及調動軍隊的權力,但是並不擁有對軍隊的直接管轄權。而明朝的軍事機關五軍都督府,擁有對軍隊的管轄權,但是卻不具備人事權和調度權,這樣雙方相互牽製,誰也無法獨立控製軍隊,隻能老老實實對皇帝負責。這一番體製妙處多多,取消了宰相製度,前朝宰相專權欺負皇帝的事情不可能上演。而設立三司製度,前朝藩鎮割據乃至脫離中央的事情也不可能上演,禁止宦官幹政,前朝宦官專權甚至操縱皇帝廢立的事情同樣不可能上演。而肢解了軍隊指揮權與管轄權,前朝權臣專兵,叛亂中央的事情更不可能上演。如此一來,所有可能的實權部門,權力都被朱元璋一拆再拆,整個官僚體製相互製約掣肘,誰也不能獨大,所有的實權官員,都隻能老老實實對皇帝負責,誰也不能越過皇帝自行其是,也就誰都不能威脅到老朱家的家天下。

這套官僚體製在明初設立後,明朝高度君主專製,中央集權的特點就這樣確定下來。做為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說是大權獨攬,自然是想幹什麼幹什麼。但真正做上了皇帝菜會發現,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日子,其實是不好過的,因為所有的人都隻對皇帝負責,結果就是皇帝很忙。就好比是現代社會裏,一個人早晨起來剛睜開眼睛,甚至還在睡夢中,電話就開始想個不停,每天有成千上百個電話打進來,都要向你請示工作,且不說工作怎麼處理,就是聽彙報的頻率,就能把人聽到頭大。這套專製體係下的明朝皇帝,就是這麼忙。如此的忙法,除了個別工作狂外,絕大多數的皇帝都是要頭大的。

明朝的前幾代皇帝,特別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永樂皇帝朱棣,都是這樣的工作狂。高度專製下,他們的工作量也是驚人的。比如親手設計了這套體係的朱元璋,他在這套體係下的工作方式,幾乎可以用瘋狂來形容。按照《明實錄》裏朱元璋自己的話說,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日頭偏西的時候才回宮,而且就是睡覺的時候,他也經常失眠,經常思考國事的時候,猛地就醒了,醒了就披衣起床,把白天需要處理的國事寫下來,上班後一件一件的落實。甚至吃飯的時候,猛然想起什麼事情,也隨手找個紙條寫下來,然後貼在自己的衣服上,相當多的時候,當朱元璋召見大臣的時候,大臣會驚訝的發現,他的衣服上貼滿了各種各樣的紙條,全是國家大事。至於朱元璋日常上班的工作強度,《明實錄》裏曾經做了這樣的統計:朱元璋曾經在連續八天裏,處理各種奏折一千六百件。每一本奏折他都認真批閱,而且還總結主要內容,從一千六百件奏折裏,一共提煉總結出三千二百件所言之事。明朝奏折的格式,一份奏折如果要單獨成章,至少要有一千字,也就是說,朱元璋八天裏,總共看了至少一百六十萬字,平均到每天少說二十萬字,而且這不是蜻蜓點水般的速度瀏覽,而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認真推敲,總結思考,並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其工作強度,好比今天一個高考生,每天要做總篇幅多達二十萬字的閱讀理解題,而且必須保證,每一道題都不能出錯,所有的答卷,必須百分百正確。何況考生做錯了題,最嚴重的後果隻不過扣幾分,朱元璋如果批錯了奏折,後果會更嚴重,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話說,一念之差,耽誤的就可能是萬千黎明蒼生,所以百官言事中的每一句話,他都要慎之又慎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