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密決定投降李淵的時候,李淵已經稱帝建唐四個月了。
公元618年五月二十日,經過長時間的偽裝低調後,李淵終於揭掉了貼在臉上的畫皮,他一招兒無影腳踢開隋恭帝楊侑,自己登基稱帝,建立唐朝,年號武德,自此,綿延近三百年、堪稱中國封建王朝典範的唐朝正式亮相曆史舞台,李淵就是開雄唐大國之先的唐高祖。從太原起家的李淵終於如願以償地變成了真龍,可見,山西並不隻是光出煤老板,也能出天子皇帝。
李淵的一生真的是太幸運了,在那個群雄並起的亂世,他隻用了四個月就占領了隋朝首都,隻用了一個女人十月懷胎的時間就從“太原老大”成功升級為“大唐老大”。當別人剛磨磨蹭蹭生出一個孩子時,他卻“生”出了一個後勁十足的王朝。相對於同樣從亂世中崛起、同樣創建了強大漢王朝的劉邦和創建明王朝的朱元璋,李淵的“投資”性價比最高,幾乎沒經曆過風險。劉邦和朱元璋兩人加起來總共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浴血奮戰,並多次僥幸死裏逃生,才換來了皇帝寶座。和他們相比,李淵的造反卻相當於即買即開型彩票,一買就中。劉邦、李淵和朱元璋,這三個大一統皇帝都算是中國曆史上的牛人,如果按照他們所處朝代的先後順序,分別將其對應成英語二十六個字母中的“前三強”A、B、C,就會出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進位大統用時最短、排在中間最牛的李淵果然是傳說中牛A的弟弟,牛C的哥哥!
李密率眾歸順的消息讓李淵大喜過望,就算他想象力再出奇,也不會想到“天下第一反”的瓦崗寨老大會主動向自己遞送投名狀,所以,他很重視李密的歸降,在李密還在通往長安的路上的時候,他就派遣出大批使者前去迎接慰問。李淵的這種親熱和重視程度讓李密內心升起了很高的期望值,他覺得以自己的身份資曆和貢獻,唐朝廷給他一個“三公”高位應該沒問題,但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李淵封李密為光祿卿、上柱國,賜給他的爵位是邢國公。上柱國和邢國公都屬於榮譽稱號,是虛職一類的,光祿卿才是真正的行政職務。可光祿卿的職務一點兒也不顯赫,是專門負責皇室祭品、膳食及宴席招待事務的。一個昨天還橫行天下的大元帥今天卻變成了大唐皇家賓館安排夥食供應的後勤部部長和行政總廚,李密當然很不滿意。唯一讓李密欣慰的是,大唐賓館的總經理李淵對他很好,不但和他稱兄道弟,還將自己舅舅的女兒獨孤氏嫁給他當老婆(豔福不淺,到哪兒都有人主動給他送老婆)。
然而,和李密所享受到的貴賓待遇迥然不同的是,他帶來的瓦崗士兵境遇卻是“淒淒慘慘戚戚”。夥食很差不說,還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候甚至連續幾天都沒人管他們吃飯的事兒。這時候,李密已顧不上他們了,當初“諸君必保富貴”的承諾早成了一紙空談,因為他自己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不但朝中許多大臣都很輕視他,而且還有實權人物公開向他索取賄賂。
這種反常現象很耐人尋味。一邊是最高領導又送老婆又喊兄弟,一邊卻是最高領導的手下刁難索財,此種現象的發生是絕對不正常的。李淵是很有權威的,他要是真心關照一個人,他的手下怎麼可能敢逆天威而動,去對這個人玩不三不四的手腕?我認為應該是李淵和他的手下故意給安排夥食供應的李密上了盤“西紅柿炒豆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如果這個推斷成立的話,那麼李淵真是太陰險了,說明他從一開始就設好了一個欲擒故縱的圈套,自己唱紅,手下唱白,讓李密這隻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最終因忍受不了欺辱而反出朝廷,然後他再光明正大地派兵,光明正大地將反賊處死。當然,史籍是不可能記載這種主觀推斷的文字的,然而,從李淵一貫的為人處世手段作風和事情詭秘的發展過程看,這種小人之心的推斷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吧!
公元618年十二月,唐武德元年,李密借口去山東招集舊部討伐王世充,反出長安,在今河南靈寶附近被早已設伏等候他到來的唐將盛彥師率軍包圍,他和王伯當均當場戰死,終年三十七歲,此時,距他投降唐朝僅僅兩個月。
一代傑出的農民軍領袖終於怦然倒下,瓦崗小李死在了大唐老李的手上。他的死和“唐”字密切相關,歸唐行動太過“唐”突,太過荒“唐”。總結李密兩個月的投唐生活,其實就是唱了一曲戲:老李搭台,小李唱戲。老李早就料到小李唱不完這曲悲戲,而小李卻一直蒙在鼓裏。當初小李投唐時,玩兒的就是心跳,結果被老奸巨猾的李淵玩得沒有了心跳。不知道在山窮水盡的時候,他有沒有想到裴仁基當時苦勸他的那句話:“公後必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