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簡意賅地傳達你對下屬們的要求和期望,如有必要,再把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即可,然後你就可以保持沉默,留一些時間給你的下屬們好好考慮具體的步驟。當他們的想法不夠準確圓滿時,你才可以適當地給予補充,作一次適時的指導,但千萬不要剝奪你的下屬發言與思考的機會。
在你批評雇員時,適當的沉默、寧靜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通常來講,當你批評員工時。他的情緒波動是很大的。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成年後更是覺得麵子是很重要的。也許你隻是想苦口婆心地勸導他一番,並無他意。但是無形中你卻傷了下屬們的自尊心,讓他們覺得顏麵掛不住,索性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你的批評豈不是得不償失?不要到處都充滿你的斥責聲,在適度批評之後保持一個沉默的空間,讓他有時間冷靜地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相信這更是一種對當事人的威懾。一方麵,下屬會因為你的點到為止感謝你為他們保留了顏麵,另一方麵也顯示出了你寬廣的胸懷。你的默不作聲並非是對錯誤的遷就,而是留給了對方一個自省的餘地。
當內部下屬發生爭執時,適當的沉默、給他們時間冷靜是你的緩兵之計。爭執的雙方為了尋求一個說法,也許會將你——他們心目中的權威者拉入其中,讓你做個公斷。在你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之前,你絕不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場,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你已經知道了誰對誰錯,在雙方還麵紅耳赤地爭執、誰都不願意讓步時,你的公斷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隻可能會使一方的自尊心受挫,認為你是有意偏袒。此時適當的沉默才是你最好的選擇,待到雙方頭腦冷靜後,你再公正地做出評價,其效果必定會事倍功半。
搬弄是非的人似乎在哪裏都能找到生存的環境。當你的組織中也存在著一小撮喜小報告的人時,對待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保持沉默,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隨意去說。這時沉默並不是對搬弄是非者的縱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製止了是非的蔓延。試想,如果你對那些人事秘書們的小道消息表示出了興趣,他們一定會更加肆無忌憚,必定會鬧得滿城風雨,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被攪得一塌糊塗。而若是你選擇了沉默,等到他們講夠了必定會索然無味地從你身邊走開,是非也就失去了傳播的源頭。
試一試吧,適當沉默,留給員工一個思考的空間,是你處理人際關係的無聲武器,它會讓你在與員工的溝通中暢通無阻。
第四節因會製宜調動聽動
會議是一種有組織有領導,經集體議事、商議或解決預定事項的行為過程,也是開展工作,實施領導的一種重要手段。領導者要通過會議來部署下達工作指令,聽取執行的情況,征求群眾意見,濾選決策,統一思想認識,協調行動等。
這些工作過程都離不開大量的語言表達。一方麵,有較多的與會人員通過會議主持人運用的語言及表情、手勢,來觀察領導者的思想政治素質、組織決策能力和文化修養等;另一方麵,領導者本人也利用這個機會,來貫徹自己的意圖,表現自己的領導藝術和才華。這樣,研究和提高領導者主持會議的語言藝術,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l.突出中心,緊扣議題
無論開什麼樣的會議,都必須事先擬訂好議題,這是會議的目的、核心和靈魂。會議主持人是會議的舵手,要隨時把握、駕馭好會議之舟,啟發引導大家,始終遵循會議既定的議題、日程,進行充分的研討,才能如期達到預想的目的。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使與會者充分了解議題。開始就要講明會議共有哪些議題,怎麼個開法,有哪些要求,與會者要承擔什麼任務等。而要與會人員聽得明白,那麼,主持會議的領導者就必須講得清楚,把會議的目的、要求、內容諸項交代給大家,層次要清晰,邏輯要嚴密,表達要準確,中心要突出。切不可主次不分,輕重不分,內容龐雜,使聽者不知所雲,無所遵循。
2.會議講話應深化會議的主題
領導者講話事前要了解會議內容,了解有關方針政策,了解與會者的心理。深化會議主題。要善於把會議內容同黨和政府提出的奮鬥目標聯係起來,提高與會者的思想認識,增強與會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講到這些深層次和關鍵性的問題時,還應做到聲音洪亮,速度放慢,語氣加重,給-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強調講話隻是重複會議內容,就事論事,不但思索地講些空話,就會使與會者感到領導者並不高明,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影響領導者的形象和威信。
3.會議講話應準確、鮮明、生動
會議主持者置身於一個同與會者麵對麵的語言表達環境,並且除傳達文件外,通常不宜用書麵文稿照本宣科。因此,如果說得不合分寸,不合身份,或政策精神把握不準,就會言不達意。具體一點說,就是遣詞用句要字斟句酌,確切地表情達意,如實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鮮明是在準確的前提下而言,隻有準確才能談得上鮮明,而鮮明則能夠把要說的意思更突出、更清晰地表達出來,增強其準確性,使與會人員更好地把握會議精神。精練就是簡潔、洗練、言簡意賅,說話幹脆利落,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真正用簡潔精練的語言,給人以啟迪,給人以鼓舞。
4.會議講話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幽默生動
參加會議的人員,不可能都是一個知識層次,都有相同的理解水平。會議主持人不能不看對象,不管效果,在講話中大談其艱深難懂的東西,即使是政策性、專業性、學術性較強的會議,主持人也要用樸實無華、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表達深刻的內容,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使更多的與會人員不覺的枯燥艱澀,易於接受和理解。這就要求領導者具有較高的政策、業務和學識水平,同時又具有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本領。通俗易懂的語言不但讓人聽著不吃力,還會給人一種親切樸實、平易近人的感覺,能縮短主持者同與會者的距離。當然,通俗不是淺薄庸俗。
幽默是機智思維的結果。這樣的語言閃爍著智慧和文明的火花。一定程度的幽默感是哲理和情趣的統一,它反映r會議主持者自信、樂觀、豁達、充實的精神麵貌和風度。生動主要是辨話感情色彩強烈、豐富,使與會人員對主持者表達的各種思想觀點和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幽默和生動密不可分。在講話中,適當插入幽默的語言材料,能增強講話的生動性、趣味性,產生感染力,還能使與會人員在緊張的聽講中獲得愉快的放鬆,同時又深受包含在幽默之中的道理的啟迪,促使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樂於接受主持者的思想觀點和施政主張。
5.因會製宜,善於調動聽眾情緒
領導者主持會議,當然希望吸引聽眾,調動聽眾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多地接受會議精神。因此,針對不同的會議,把聽眾的情緒鼓動起來,刺激聽眾的興奮點和注意力,就是領導者主持會議過程中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特色的一個重要課題。會議有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要求,作為領導者就要因會製宜,區別對待,在語言的運用上賦予不同的感情色彩。譬如在莊嚴的會議上,語言則應注意嚴肅性、規範性;在歡慶會上,語言則應熱烈喜慶;在工作部署會上,語言應清晰、準確、明快;在動員、誓師會上,語言就必須富有鼓動性,以提高人們的決心與信心,幹勁和勇氣。不同的語言,應和不同的會議、不同的氣氛相協調,相配合,相一致。
在會議上,調動聽眾情緒,要靠真情實感來產生共鳴。不能靠大喊大叫,捶胸頓足,不能靠巧言令色,甜言蜜語,也不能靠低眉順眼,博取同情。要靠真實的語言,真實的感情,真實的思想,還要靠對聽眾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第五節有容乃大忠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