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晉國六卿爭權(1 / 2)

一個維持百年霸權的國家,內憂與外患接踵而至,中原地區重新陷入混亂之中。曾經不可一世的晉國,雄風不再,六卿把持國政,政出多門,早已失去霸主的威嚴。六卿之間脆弱的均衡關係被打破,晉國陷入了內戰的戰火之中,東方的大國趁火打劫,晉國陷入了長達七年的內亂之中。範式、中行氏勢力被剪滅,從此晉國六卿減二,為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趙氏家族起紛爭

晉楚兩國爭霸了上百年,成為中原各國的共主,第二次弭兵之會後,中原戰爭陷入沉寂。晉楚兩國征戰多年,各自麵臨困境,於是息兵罷戰成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晉國在東部扶植的吳國羽翼豐滿,不僅擺脫了楚國的征伐,而且打敗楚國獨霸中原的局麵。晉國六卿專權,貪財忘義,各個屬國離心離德。昔日的東方大國齊國在晏嬰、司馬穰苴的治理之下,頗有管桓爭霸的氣象。

齊景公看到晉國已經衰落,霸主之位名不副實,便蠢蠢欲動,欲召集東方國家蠶食晉國的勢力範圍,最終取而代之。魯定公七年(前503),齊景公邀請鄭、衛兩國結盟,為將來伐晉作準備。起初衛國不服從,齊景公便用兵伐衛,衛國無奈之下,便叛晉附齊。

晉國上卿趙鞅率軍圍攻衛國,懲罰衛國叛晉之舉,衛國力不能支,於是向趙鞅求和,並將500戶人家送給趙鞅。趙鞅將這些人戶先安置在邯鄲趙午那裏,趙午與趙鞅同出趙氏家族,趙午的先祖與趙鞅的先祖是兄弟。但是傳到趙午與趙鞅時,已經出五服,家族觀念鬆弛。

當時六卿專權,不但爭奪中央的權位,而且在各自封地積極擴充勢力。趙鞅也是個有眼光的政客,他擔任上卿之時,便鑄刑鼎,頒布成文法,自此聲名鵲起。與此同時他在晉陽(故地在今山西永濟)營建駐地,竣工之後便要向晉陽遷居人口。在那個時候,人口比土地更稀缺,沒有勞動力,土地就是荒地。於是趙鞅便修書一封讓趙午歸還衛國送給他的500戶人家。趙午拒絕了趙鞅的合法要求,趙鞅大怒,便將趙午召回來,把他殺掉了。本來是家族內部的紛爭,但是卻向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了連鎖反應。原來趙午的母親是荀寅的姐姐,而荀寅與範吉射結為姻親之好。

趙午的死攪亂了晉國六卿之間脆弱的權力平衡,一石激起千層浪,晉國開始了驪姬之亂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內亂。

範中行聯手圍趙

趙午被殺之後,趙午的兒子趙稷在邯鄲起兵反叛。趙鞅的家臣董安於才略過人,是趙鞅的得力助手,趙稷發難之時,董安於便建議趙鞅先發製人,趙鞅不同意,說道:“按照晉國的傳統,首先發難者就是叛亂,必然被千夫所指。”

趙鞅的想法有合理之處,主導晉國政局的是六卿,隻要趙家先不發難,就不用承擔內亂的責任。但是趙鞅沒想到,在趙稷眼中,那就是趙鞅先發難的,因為爭奪人口便將趙午給殺掉了,邯鄲的趙家是受害者。

本來六卿之間積怨已久,各家都明爭暗鬥,異姓大族的興起讓晉國政局經常陷入動蕩之中,欒氏家族被清洗之後,晉國形成了六卿專權的局麵,為了給各家平均分配權力,晉國實行三軍六卿製度。表麵上維持了權力的平衡,六卿之間互相製衡和約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六家發生了分化與組合。趙鞅身為六卿之長,本來就樹大招風。範氏(範吉射)與中行氏(荀寅)攻擊趙鞅也不僅僅因為趙午被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六卿之間的權力均衡難以維係,趙午的腦袋不過是點燃導火索的那根火柴而已。

掩耳盜鈴

範氏逃亡之後,有個小偷便想趁機撈一把,他發現範家有一口精美的大鍾,小偷非常喜歡,但是無奈這口鍾太大了,根本搬不動。於是便回家取了個大錘,想把這口鍾敲碎,然後帶回家。敲了一下,小偷被嚇了一跳,聲音太大了,這不是故意告訴別人我在偷鍾嘛。小偷急中生智,把耳朵捂起來,奇妙啊,聲音果然小了。於是小偷便肆無忌憚地敲起來,沒過多久,官府就把他抓起來了。這個愚蠢的家夥自以為捂起耳朵,別人就聽不見了。這就是掩耳盜鈴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