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子到襄公大概100多年年時間,嬴秦一族曆經六代首領,因為奮勇抗擊西戎,終於贏得周王的信任並得以正式封侯,建立秦國。並先後獲得秦地與犬丘兩塊封邑。從文公建國開始,秦國再曆經七位君王,勵精圖治,將領土拓展到黃河邊,躋身諸侯列強之林,為成就秦穆公的一代霸業奠定根基。
戰死沙場
秦襄公驅逐犬戎以及護駕東征,立下大功,周平王雖向他許諾賜給他岐豐之地,但實際上這個分封隻是一張空頭支票,因為岐豐之地當時並沒有在周的掌握中。現在周平王許諾將其賜給秦國,一方麵是因為秦襄公有功於周朝,另一方麵也是想通過賜封土地來刺激秦國抵抗西戎,保護周王室的安全。
秦襄公果然很受激勵,連續五年出兵攻打岐豐一帶的西戎與犬戎,期望能收回岐豐之地。然而連年征伐不斷使得襄公身體疲累,最終體力不支,病死在軍營中,葬於西,諡號為襄。
收複岐豐
前765年,襄公之子文公繼位,居住在西垂宮。與襄公一樣,文公也是以驅逐西戎、收複岐豐之地為首要任務。他在位50年,幾乎窮盡一生征戰西戎,經營岐豐之地。秦文公三年(前763)的時候,發兵七百人向東打獵,四年(前762)到達汧渭之會,說:“從前周朝把這裏賜給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後來我們終於成了諸侯。”於是占卜這裏適不適合居住,占卜的結果是吉利,於是就在這裏建立城邑。十年(前756),文公開始建造祭壇,稱為鄜,並用牛羊豬三種牲畜來祭祀。十三年(前753),秦國才開始正式設立史官來記載大事,並且開始對百姓進行教化。十六年(前750)的時候,文公討伐西戎,西戎大敗而逃,於是收複了周幽王時候失去的土地,岐山以東豐水以西的土地都歸回周王朝了,按照周平王當時的許諾,這塊地方實際上就是秦的土地了。
相傳文公在位時發生了兩件奇異的事情。第一件是,傳說有兩位由母野雞化成的童子,一個進了現在的寶雞市,後來又變成巨石,另外一個飛到了南陽。文公於是派人建立廟宇祭拜這兩位野雞之神,稱它們為寶雞。第二件發生在文公在位二十七年(前739),當時文公派人砍伐南山的一棵大梓樹,突然從梓樹中竄出一頭大青牛,沒有人攔得住它,後來有人看見這頭大青牛逃到了豐水,於是文公再建一座廟來祭拜神牛。文公在位第四十八年(前718)的時候,世子公竟然先去世了,文公另立公的長子寧公為世子。文公於在位第五十年(前716)去世,與襄公一樣也被葬在西垂。
前716年,寧公繼位,當時他才10歲,替他主政的是三位大臣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寧公二年(前714),秦將都城東遷到新建的都城平陽城(今陝西寶雞東南)。寧公22歲的時候去世,三位主政大臣聯合東方的魯國,罷黜寧公的長子武公,而擁立魯姬所生的小兒子出子繼位,當時出子才五歲。由於太後娘家的勢力太大,引起了秦國內部的“外戚”與“朝臣”之間的權力爭鬥,三位大臣又殺死君主出子,再次擁立武公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