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魏分東西(1 / 3)

北魏末年轟轟烈烈的各族人民大起義,雖然沒有直接推翻北魏的黑暗統治,但它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名存實亡。政權落入了鎮壓起義軍的劊子手爾朱榮手中。

爾朱榮,字天寶,北秀容(今山西朔縣北)人,他的祖先居住在爾朱川,因以為姓。他家世代為第一領民酋長,他的高祖爾朱羽健曾率契胡武士,幫助拓跋珪攻取中山,可見爾朱氏是契胡酋長。因功受封北秀容方圓三百裏之地,擁有無數牛馬羊。每到朝廷作戰,便向朝廷獻出大量戰馬,深受朝廷賞識。

爾朱榮智謀過人,一表人才,善於射獵和陣法,號令嚴明。他見北魏朝政日益腐敗,便暗地裏廣結豪傑死士,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他幫助北魏朝廷抵抗過柔然,鎮壓過內附牧民的反抗,還打敗敕勒人斛律洛陽和費也頭牧子的聯合起義,朝廷封他為安北將軍、鎮北將軍,封博陵郡公,在防禦鮮於修禮、杜洛周起義軍時,又升官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

528年(武泰元年),孝明帝元詡為了和母親胡太後爭權,密令在並州的爾朱榮出兵,想利用他迫使太後交出兵權。爾朱榮正在尋找進軍洛陽的機會,得到密詔後,火速起兵。大軍行到上黨(今山西長治),又忽然接到皇上詔令,禁止他入京。皇上出爾反爾,爾朱榮大惑不解,正在猶豫之時,傳來胡太後令寵臣鄭儼、徐紇毒死親生兒子皇上元詡的消息。爾朱榮借此機會,攻進洛陽。他立元子攸為孝莊帝,把胡太後和她所立的三歲小皇帝元釗在河陰(今河南孟津東)沉入黃河。並將文武百官兩千多人一同殺死,曆史上稱為“河陰之變”。

孝莊帝隻不過是爾朱榮手上的傀儡,爾朱榮為督都中外諸中事、大將軍、太原王,封他的同黨並州刺史元天穆為上黨王,朝廷一切大權都落在爾朱氏集團手中。

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心當爾朱榮的傀儡,於530年(永安三年)誘殺了爾朱榮。他弟弟爾朱兆等起兵為爾朱榮報仇,攻陷洛陽,殺掉元子攸,立元恭為帝,即節閔帝,於是,爾朱天光控製關右,爾朱兆占有山西,爾朱仲遠擁有徐充之地,爾朱世隆掌握朝廷,形成爾朱氏割據的局麵。

爾朱氏在各地極不得人心,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尤其是對鮮卑人大加殺戮,對其他民族也極其殘暴,所以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顯得十分孤立。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兩位亂世英傑,高歡和宇文泰,將爾朱氏徹底消滅。

高歡,字賀六渾,是個漢人。他的祖籍是渤海蓚(今河北景縣南),他的祖父因犯罪被發配到北邊懷朔鎮充兵戶。高歡就出生在這個兵戶之家。懷朔鎮的人口以鮮卑人為主,高歡從小就生長在這樣環境中,並在姐夫鮮卑族尉景家中長大。他又娶了鮮卑人婁內幹的女兒為妻,生活習俗及語言都鮮卑化了,所以說他是鮮卑化的漢人。

府戶出身的高歡幼年生活十分貧困,他作為鎮兵,生活在最低層。後因妻子家有錢,才購買了馬匹,被鎮將提拔作了隊主,不久又改任函使。函使就是從邊疆向首都洛陽傳遞公文的小軍官,就是通訊員。他當了六年函使,這是他人生的重要階段。他往來於京城和邊鎮,南來北往,到過許多地方,開闊了他的眼界。他既看到洛陽城內王公貴族的奢侈享受,也看到各地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痛苦生活。政治的黑暗與腐敗,人民的不滿和反抗,使高歡對北魏政府失去了信心。一次,他送信到洛陽,令史麻祥給他吃肉,他就坐下來吃,麻祥認為這是對他不尊敬,打了他四十大板。高歡的自尊心受到極大損傷,回鎮後,便立誌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澄清天下。他廣泛地結交有誌之士,毫不吝惜自己家財去幫助誌同道合的朋友,這些人成為他後來馳騁天下的左膀右臂。

六鎮起義爆發後,高歡和他的朋友們參加了起義。起義失敗後,高歡投到爾朱榮的旗下,成為爾朱榮的得力幹將和心腹。爾朱榮曾對爾朱兆說:“我要是不在了,恐怕你統率不了這支隊伍。能夠頂替我的,隻是那賀六渾(高歡的字)!小心點,別讓他穿上你的鼻子,當牛騎。”

爾朱榮死後,爾朱兆繼承其位。當時爾朱兆管轄的隊伍除契胡軍外,還有二十多萬六鎮軍民。這是邊鎮義軍被鎮壓後的殘餘力量,他們與爾朱氏矛盾很深,經常起來反抗。高歡利用他們與爾朱氏的矛盾,挑撥離間,將六鎮軍民的領導權控製在自己手中,並將他們帶到太行山以東的河北地區,成為他起家的資本。

高歡來到河北地區,擺脫了爾朱兆的控製。為了能更好地控製六鎮軍民這支隊伍,使他們為自己效力,同時又能在河北站穩腳跟,取得當地人的支持,他對六鎮軍民極力拉攏,對他們自稱鮮卑人,說鮮卑話,並從他們中選拔人才,組成一個以懷朔人為核心的六鎮軍事領導核心。高歡為拉攏河北漢族士族,減少漢族人民的敵對情緒,他自稱是渤海高氏的後代,並認當地大族高乾兄弟為本家,按行輩以叔侄相稱。高歡令部下一律用鮮卑語,但隻要高乾兄弟在場,便說漢語。因此取得了河北大族們的支持。他下令六鎮軍隊不許欺負漢人,他對部下說:“漢人是你們的奴隸,男的為你們耕種,婦女為你們織布,供應你們糧食布帛,使你們得到溫飽,你們為什麼還要欺負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