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曆史學家。他小的時候有一段砸缸救夥伴的故事使他自小就出了名。有一天,他跟幾個小夥伴在後院裏玩耍。院子裏有一口大缸,一個小夥伴爬到缸沿上朝裏麵看,不慎掉進缸裏,眼看就要被缸裏的水淹死。別的小孩都嚇得哭了起來,而司馬光卻很鎮定,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朝大缸砸去,“砰”的一聲,缸被砸破了,水流了出來,那個小夥伴也就被救了。從此以後,司馬光機智、勇敢的故事就傳了出去。
司馬光像宋神宗在位時,司馬光擔任翰林學士。他與王安石本來是要好的朋友,但後來王安石主張改革,司馬光主張保守,而且對王安石變法極力反對。從此兩人矛盾十分激烈。但當時王安石有皇帝支持,司馬光也無可奈何,於是就向神宗提出辭職,離開京城到洛陽去專心寫書。
司馬光對曆史很有研究,他認為皇上要治理好國家,一定要通曉古代各朝的曆史,從曆史中汲取各朝各代之所以興盛衰亡的經驗和教訓。宋英宗在位時,他就已著手編寫一本從戰國到五代的史書,並把書稿呈現給朝廷,受到宋英宗的讚賞。宋英宗還專門為司馬光設立了一個編書機構。宋神宗即位後,也很支持司馬光編書,並把自己早年收藏的2400多卷書送給了司馬光,要他好好完成這部著作。宋神宗還親自為這本書起了個名字,叫《資治通鑒》,意思就是“借鑒曆史、幫助皇帝治理天下”。
司馬光辭官回到洛陽之後,就專心編寫《資治通鑒》,一共花了19年時間,才把這部著作完成。《資治通鑒》采用編年體,從戰國時期到五代時期,記載了1362年的曆史。司馬光為了完成這部巨著,廢寢忘食,身體搞垮了,連牙齒都脫落了。可是,這本書對後代人貢獻很大,不但可作為治國從政的借鑒,也是研究這段曆史的參考,它是我國史學史上最有價值的著作之一,司馬光也因此書而被認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史學家。
宋神宗死後,高太後臨政。她一向反對新法,就把反對新法最激烈的司馬光召回朝廷當宰相。司馬光這時雖然又老又病,但不顧許多官員的反對,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一股腦兒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