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身雖西去,心猶東注”。任陝甘總督期間,對洋務運動仍然抓得很緊。1869年,左宗棠創辦西安機器局,不久隨西征軍遷往蘭州,1871年,改為蘭州機器局,自造槍炮等新式武器。蘭州機器局保證了西征軍的軍火供應。又因西北盛產羊毛,1880年,左宗棠又創設蘭州機器織呢局,從德國購置機器,延聘德國匠師,約定任期,把全部技術傳授給中國學徒。他對蘭州機器織呢局抱有很大希望。曾表示:“今日學徒,皆異日師匠之選。將來一人傳十,十人傳百,由關內而及新疆。以中華所產羊毛,就中華織成呢片,普銷內地。甘人自享其利,而衣褐遠被各省,不僅如上海黃(道)婆以卉服傳之中土為足稱也。”此外,他還鑒於西北地區旱災頻仍、水利不修的嚴重情況,多次托人在上海購置西洋開河、鑿井等新式機器,運到甘肅,以發展甘肅的農田水利事業。他深信:“此種機器流傳中土必大有裨益,與織呢、織布火機,同一利民實政也。”值得注意的是,對民用工業,左宗棠還提出了官辦不如民辦、“以官辦開其先,而商辦承其後”的主張。他說:“若由官給成本並商之利而籠之,則利未見而官已先受其損,蓋商與工之為官謀,不如其自為謀,其自為謀也尚有工與拙之分,其為官謀更可知也。”作為洋務派的頭麵人物之一,左宗棠辦洋務,雖然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但其側重點顯然是為了反抗外國侵略和發展民族經濟,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辦洋務的思想特點。
除曾、左、李外,張之洞也是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進士,先後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1882年任山西巡撫。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力主與法決戰,被清政府任命為兩廣總督,張之洞捐銀三千兩獎給抗法將領劉永福,並奏請起用前廣西提督馮子材督師。馮子材在鎮南關、諒山大敗法軍,張之洞也因此名聲大振。他於1889年任湖廣總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織布局、漢陽煉鐵廠、漢陽兵工廠等,成為與李鴻章齊名的洋務要人。
在洋務實踐的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洋務派經營的這些近代企業,是以不改變封建生產關係為前提的。所辦企業,具有很強的對外依賴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壟斷性。因此,洋務派要在中國興辦近代工業企業和籌辦海防,都不得不在工業技術、資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國主義的左右和牽製,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