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化(2 / 3)

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的洋務運動是中國現代化鏈條中不可分割的最初一環,對中國的政治現代化也有重要的影響。“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思想綱領。主張“中學其體也,西學其末也,主以中學,輔以西學”。這種思想的實質在於以西方的先進技術來鞏固中國的封建專製體製。固然,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並不是使中國走向現代化,而是以西方先進的器物捍衛封建傳統。但曆史進程的按鈕一經啟動,就會按照曆史自身的邏輯向前運行。洋務派們充當了不自覺的推動曆史前進的工具,為中國的政治現代化準備了多方麵的條件。

(三)洋務運動與近代教育

開辦近代工業、訓練新軍,必須要有懂得西方先進技術的專業人才,為此,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曆史任務,也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大門。1862年7月11日,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同文館在北京正式成立。京師同文館是一所培養翻譯和外交人才的外國語言文字學館,館內先後設置有英文館、法文館、俄文館、天文算學館、德文館、東文館等。1866年,同文館又加設了科學館,以便學生兼學西方的自然科學理論。同文館的設立,終於邁出了中國教育培養近代人才的第一步,這也是近代新式學堂的開始。為了造就新時代所需的新式人才,必須“推廣中西之學,宏開登進之途”,改革科舉,引進西學。在19世紀60年代思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宣傳科舉改革的浪潮。經過洋務派多年的力爭,清政府終於在1888年順天鄉試從中錄取人才,改革傳統的科舉製度終於露出了一線希望。如果說洋務派的洋務活動是從“師夷長技”“練兵練器”開始的話,那麼洋務派推進科舉改革的努力則是以創辦新式學堂為突破口的。舊的學堂已不能適應洋務事業的需要,在洋務運動興起的同時,洋務派就設立了類似近代學校的一些學堂。為適應洋務運動需要,在開辦語言學堂的同時,洋務派還大力開辦專業技術學校,以期培養掌握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專業人才。如上海江南製造局及其附設的機械學校、福州馬尾船政局及其附設的船政學堂、上海電報學堂、天津電報學堂、湖北鐵路局附設的化學堂、礦學堂和工藝學堂等。此外還創辦了陸、海、醫等軍事學校。如天津水師學堂、天津武備學堂、廣東陸師學堂、天津軍醫學堂,廣東水師學堂、湖北武備學堂、南京陸軍學堂等。這些軍事學堂的紛紛建立,開辟了中國近代教育的新領域,也可以說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主要是從軍事教育的近代化開始的。而軍事教育的近代化其實質是人才的近代化。這些近代學堂的出現,是中國文化教育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們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麵,打開了若幹窗口。洋務學堂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觀念並衝擊了陳腐的科舉製度,促使傳統的書院進行改造。 洋務學堂使中國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道路,代表著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方向。

在洋務派的倡議下,1872年開始向海外派出留學生,在多年之後這些留學生成了中國軍隊、工業、外交方麵的中堅力量,西式教育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人的思想開始擺脫蒙昧狀態。據統計,洋務運動期間共派出留學生200多名。這些留學生不但學習了外國語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學、軍事技術以及某些社會科學知識,而且得以直接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情況。洋務運動期間,留學生回國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在以後的政治、軍事、外交及經濟文化活動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在許多領域代替外國工程師工作,如福州船政局的國產軍都是由他們製成的。新式海軍艦艇的管帶、大副也大都由留學生擔任,中國第一條獨立修築的鐵路——京張鐵路,也是留美學生詹天佑設計修築的。雖說這些努力沒能改變清朝沒落的命運,對中國近代教育由傳統轉向現代教育的轉型卻有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