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的園林藝術,一直引起人們的興趣,不但曆久不變,反而與時俱增!特別是它的園林結構,喚起人們多少想法,多少談論!
“大觀園”在作者筆底下寫得活靈活現,喚起人們無限遐思,人們多麼想在現實世界裏麵,親眼看到這麼一座真的大觀園,甚至親身到裏一遊啊!
關於大觀園的談話,幾乎在《紅樓夢》開始流傳的時候,就有人加以揣測,做出各種猜想了。大多數人都認為確實有這麼一個真正的“大觀園”,並曾經做過曹雪芹筆下的模特兒。
有的人說,所謂“大觀園”原本就是南京隋赫德的“隋園”(後來歸袁枚所有的“隨園”);有的人說,它就在北京什刹海,《紅樓夢》中對於園林的描寫,就是從這兒取材的;有的更直指“大觀園”就是有名的“恭王府”。
在王雪香評本《紅樓夢》裏,就刊有大觀園解說,並且繪出了《大觀園》的全景圖。後來,天津楊柳青的年畫,也曾繪製過《大觀園遊春圖》。至於畫家以人物活動為主,以園中景色為襯的人物畫就更多了,知名的畫家費丹旭、改七薌,微刻家吳南愚,都曾製作過。
不難看出二百年來,上至士大夫,下至民間藝人,對《大觀園》的複現,都是十分關心的。毫無疑問,“大觀園”是集中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大觀,這已是被公認的事實。現在,我不想對已出現的《大觀園》的模型,以及《大觀園》的複原圖、假想圖、鳥瞰圖等等,作任何評論,因為這個問題,是個專門問題。
當然,我也有一些粗淺的看法,比如:園址應該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我認為應該是長方形。園裏的水是圓形水域,還是長形水域?我認為也應該是長形的,而不應該是個圓鏡似的大湖。
又比如說:大觀園周遭是三裏半,也有人說二裏半,有人把“蘅蕪院”畫得和“省親別墅”靠近,有的又把它安排離“省親別墅”較遠。我則傾向於三裏半。同時,我又傾向於“蘅蕪院”離“省親別墅”接近,理由暫先從略。因為不是三言兩句能說清楚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還很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至於這個名園,到底坐落在哪裏,更不在我這短文之內,我隻想就曹雪芹對這園林設計的藝術構思,也可以說是設計思想方麵,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至於“大觀園”的整個建築,還需要集思廣益,才能做到某種程度的再現呢。在這方麵,已經有許多專家作了可喜的努力。不管怎麼說,這種意圖,也是千千萬萬讀者心願的表現。
我現在隻想概括地來談一下有關“大觀園”的藝術構思,也就是說,曹雪芹在《紅樓夢》裏所表現的園林藝術,不但對前人有繼承性,而且也有他的獨創性。也正因為如此,它對中國後來的園林藝術的影響,是廣泛和深遠的。
曹雪芹用整整一回的篇幅,來描寫“大觀園”的整個構造和布局。
作者先為讀者做了一次導遊,在每個重要場所,都由寶玉出來,作一番談論,其實也就是代替作者說明藝術構思的特點來。
“大觀園”的園林藝術,是綜合了南北園林藝術的傑出代表作。據曾保泉統計,“大觀園”裏有四處題名和《金瓶梅》裏是一樣的。這就足以說明,至少《紅樓夢》的作者對這四個題名是比較欣賞的。中國園林有一個命名的傳統,不光是在題名上講求不落俗套,而且還要與景致貼切才行。當然,命名有多偶合之處,單就“大觀園”這三個字的命名,據王利器考證,在曹雪芹以前,就很有幾處。
現在,我就幾個方麵來試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大觀園”裏麵,最有名的橋,搬演故事最多的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蜂腰橋”和“沁芳橋”;其他還有“沁芳亭石橋”、“翠煙橋”、“沁芳閘橋”。此外,還有一條通向“蘅蕪院”的“折帶朱欄橋”。從藕香榭到寥風軒中間還有一段竹橋,由於這兒故事很少,它隻能作為通道。至於“樂崗”有個石橋,但在任何情節中,幾乎都沒有觸及到它。因此,如果略去它們不算,就有特色的橋來說,給廣大讀者印象最深的,大體上是六座。我們不妨就稱它為“六橋”。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大觀園”裏的山勢。看看它的布局也曾有些什麼樣的含意。“大觀園”裏的山,也和北京其他皇家園林一樣,幾乎都是傍水為山。一般來說,都是開拓人工湖來取土堆山。那麼,大觀園的山,大概也是這樣堆築而成的。